中國農科城裡的博士創客

  “如何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深化中俄合作,有序展開下一步工作?”一場特殊的跨國影片會日前召開,代表雙方團隊坐在螢幕兩端深入商談的,分別是俄羅斯艾琳·杜布納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總監羅曼·阿努弗裡耶夫、楊凌普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蔡仕彪。

  結緣於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活動的雙方,於今年1月初在有著“中國農科城”之稱的陝西楊凌達成了智慧農業領域的合作。為推進相關“中俄智慧溫室管理系統與智慧農場管理軟體合作發展專案”落地,雙方一直在積極溝通。受疫情影響,原定於4月的面晤改成了“空中連線”。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西農”)植物營養學2019級博士生蔡仕彪,是一名90後。剛剛結束的影片會,讓他對中俄未來智慧農業領域的合作充滿期待——

  2016年,還在西農讀碩士的蔡仕彪在參與節水灌溉推廣時發現:因為傳統的灌溉方式費肥、費水、費人工,農業種植合作社對水肥一體化及設施農業新技術的需求相當迫切。

  “只有學以致用,把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和服務,才能體現出學習的價值。”經過多番考察,蔡仕彪和兩位研究生學友聯合創辦了楊凌普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客戶提供經濟作物種植諮詢、規劃建設與設施農業新技術服務,內容涉及設施溫室、智慧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設施農業新裝置新技術應用等。

  如今,公司的新技術已走進山東、重慶、陝西、雲南、山西等地的120餘家企業。公司創辦4年來,已累計完成農業專案100餘個,推廣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5600多畝,建成智慧果園500多畝,銷售總額達1600餘萬元。

  同樣是出於對農業前景的看好,3年前,西農動物醫學院2019級獸醫專業博士生王炳科放棄了年薪30萬元的工作機會,選擇一邊讀博士,一邊創業。王炳科的楊凌穠福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援,不僅提供了種子孵化資金,還參與到學校的產學研專案中去。疫情期間,學校還專門提供了6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幫助其進行實體經營。

  “疫情期間,西農第一時間組織調配資源,為農科城裡的創業學生提供消毒液、口罩等必要的復工復產防疫物資。”西農黨委副書記閆祖書表示,學校還開通了創新創業輔導支援熱線,利用網路直播渠道,就雙創學子關心的科研選題、農技服務、網際網路 、“挑戰杯”等話題進行線上宣講、案例分享、線上問答等,充分發揮“指導教師——創業校友——專家教授——學校服務——政府支援”的五維聯動機制作用。

  “從2016年開始創業至今,學校和楊淩示範區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被業內稱為“奶牛私人醫生”的王炳科告訴記者:在這些幫助下,今年2月19日,公司得以“火力全開”全面復工復產,為7家牧場提供了線上第三方服務,為近50家牧場提供電話諮詢。

  2015年,從西農碩士畢業的王炳科,發現國內牧場使用的裝置幾乎全是進口產品。他暗下決心,要為世界奶牛養殖業烙上中國印記。公司創辦一年多,自主研發的高科技產品——奶牛疾病發情監測儀就迅速推廣於國內58個牧場的3.7萬餘頭奶牛,並遠銷國外。

  王炳科的公司,正位於楊淩示範區的創業者樂園——“眾創田園”。“這裡是區、校共建的創新創業孵化地,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一片熱土,累計孵化高新技術企業50餘家。區校深度融合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加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指導、資源對接、法律諮詢等全方位服務。”西農校團委科技創新部部長陳龍介紹。

  今年4月,在“眾創田園”,西農葡萄酒學院2019級博士生、楊凌錦翠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翠豔帶領同事,忙著為“秦巴山區科技特派員扶貧創業聯盟”的專場直播公開課做最後的準備。

  秦巴山區是我國最大的連片特困地區,橫跨陝西、河南、湖北、重慶、四川、甘肅6個省。秦巴山扶貧聯盟包括72個貧困地區涉農企業、近600家合作社。作為聯盟創新創業互動交流及知識分享平臺的設計開發專案執行人,曾翠豔忙著組織西農的專家教授,以“不見面、不接觸”的方式為廣大農戶免費答疑解惑,及時解決生產中的難點、堵點。

  在西農,活躍著一批像蔡仕彪、王炳科、曾翠豔這樣,從涉農博士變身“農創客”年輕人,為打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貢獻著青春和智慧。西農研究生工作部部長陳帝伊告訴記者:透過對在創新、創業領域有突出特長的學生提供保研等多元化途徑,西農培養出一批批具備多學科知識背景、本領全面、優勢突出的卓越農林人才。

  僅2019年,學校就有592支學生團隊、2986名學生參與第五屆“網際網路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斬獲國家級金獎1項、銀獎1項、銅獎1項。不僅如此,還在團中央“微創業”大賽中獲金獎1項、鄉村振興專項獎1項,3支團隊成功晉級第二屆全國林業草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 通訊員 付文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94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農科城裡的博士創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