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馬俑的故事介紹 秦始皇兵馬俑屬於哪裡地區

秦始皇兵馬俑的故事介紹,秦始皇兵馬俑屬於哪裡地區。秦始皇兵馬俑,也稱作秦俑,位於陝西西安秦陵東面的兵馬俑坑中。兵馬俑作為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種類,就是推行人陪葬,奴隸為奴隸主所有,在奴隸主死後要作為殉葬品與之一同下葬,因此兵馬俑也就製成戰車、戰馬以及人兵的樣子,守護陵墓。

秦始皇兵馬俑於1974年被發現,至1987年,整個秦始皇陵以及兵馬俑坑被列入世界遺產之中,同時也得到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譽稱,前前後後共有兩百多位國家領導人前往參訪,成為華夏古代文化的一張生動的遺產名片。

人殉作為古代一種殘酷的喪葬制度,在殷商時期達到頂峰,周王朝時便吸取教訓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這種現象,直至秦國時正式廢除人殉,以俑入葬取而代之。秦始皇兵馬俑就是俑葬的典型代表,也達到了俑代人殉葬的巔峰。無論在規模、寫實等多個方面,秦始皇兵馬俑都是匠心極致的結晶,也是歷史上首位封建帝王的皇權意識。秦始皇兵馬俑是對實物的嚴格臨摹,肖像生動寫實,活靈活現,並且在規模與氣勢上也勝人一籌。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自西向東而坐,三個坑呈現一個品字,最早出土的一號長形坑中有八千多個兵馬俑,四面斜坡,左右分別是二、三號坑。兵馬俑坑是地下埋入式結構的,深約5米,坑中築起條條隔牆,排列木柱,往上加橫木以搭蓋棚木,最後再鋪上蘆葦蓆用黃土覆蓋,形成高出地表兩米的坑頂,底部用青磚鋪設,往內放置陶俑,門道填實後,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就形成了。

秦始皇叫什麼名字

提到秦始皇,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秦始皇本名嬴政,是古今中外第一個封建皇帝,也是我國曆史上極其著名的政治家、謀略家以及改革家,是首位達成華夏大一統的政治鐵腕角色。

秦始皇的父親是秦莊王,為戰國末期秦國的君主,嬴政出生於趙國邯鄲,十三歲的時候繼父王之位,三十九歲時平定六國稱霸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即秦王朝。

嬴政二十一歲成年以後,便親自執政,於前238年,打敗與太后私通的嫪毐叛軍,以極刑處死,重用李斯等人。此時的嬴政已野心勃勃,積極推行大一統戰略,開啟了他平定六國的舉動。自前230年起,秦始皇不斷向多個國家出兵進攻,以此平定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至吞併齊國時一共歷時十年,推行郡縣制,佔地設直屬於秦王的郡縣,正是結束了貴族封侯的王國時代,進入君主專制的帝國時代。

秦始皇開創帝制,認為王號已經不足以彰顯他的功業,於是採用“三皇五帝”之名自稱始皇帝,推行法家政策,,不斷加強皇權,削弱舊貴族勢力,將一切“王有”轉變為“國有”,廢除分封,推行郡縣制,主張人人平等,平民百姓也可因立下軍功而得到提拔。土地方面,透過商鞅變法最終真正實現了私有土地的變化。秦始皇為了鞏固政權推行了一系列政策,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且大修長城、陵墓等,百姓徭役繁重,刑罰殘酷。

秦始皇晚年十分迷信,四海雲遊求仙,建阿房宮,最終死於沙丘平臺,享年50歲。

秦始皇焚書坑儒

秦始皇為千古一帝,而因為“焚書坑儒”事件給後人落下了個千古罵名,為殘忍暴虐的君王。而在這歷史長河中,秦始皇進行這番行為無非不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朝政,為統一思想所作的一個策略,接下來讓我們瞭解下這件事情的始末。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能增強國勢,發展國家的各方勢力,進行大幅度的改革策略,面對紛亂的社會狀況,人們便希望能夠透過學術研究來尋找能使社會安定的道路,百姓不再流離失所,遂產生諸多學派之說。因此邊昌盛言論自由,文人以前人之事諷刺當今時政,議論紛紛致使君王威望盡失,結黨營私之事使得朝綱不穩。

而且秦始皇當時為了更好的統一天下,統一了文字、法律和貨幣制度等,因此其“焚書”事件是為了更好的統一思想,,便有控制百姓思想的意圖,當朝宰相李斯認為只有禁止私學方能從根本上杜絕過於自由的學術。因此秦始皇才下令焚燒除《秦記》之外的天下書籍。

而“坑儒”一事來源於,當時秦始皇為延長壽命便下令尋找長生不老的藥丸,而其臣明知達不成此事便逃逸,還散佈言論道秦始皇剛愎自用暴戾等言論,大家奔向轉告,秦始皇怒而將這些相關人士皆殺於咸陽,人數達四百餘人。

據相關人士考察,當時秦始皇所活埋的人中不全是儒士,也有一部分乃是術士,也就是一群江湖騙子,但秦始皇就這麼將這幾百人活埋,實為殘忍。而歷史也證明了。殘暴的統治向來不能持久,因為如此,雖維持了秦朝的統治也加速了其政權滅亡的速度。

秦始皇統一文字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初,朝政不穩,在位時期社會動盪不安,為了能更好的鞏固朝政,安定天下,便開始改革政策,而秦始皇的統一文字政策是他在文化上控制天下的一大重要舉措。

六國所使用的文字和語言都有很大的不同,區域存在的差異使得各方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存在很大的落差,大大妨礙了各方的文化和經濟的交流,也妨礙了中央下達的指令執行的效率,於是秦始皇便下令將文字進行整理統一。

於是當朝宰相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開始整理文字,當時文字差異帶來的混亂之大,文字的混亂和為鞏固統一的前提下,要使文字統一方能使政令統一。遂只能將六國文字全都廢除,制定一個統一的文字標準,當時李斯以秦國流行的大篆為基礎再吸收其他地方通行的文筆簡單的特點進行最佳化,創造出形體圓而整齊較簡單的新文字,為“秦篆”,史稱“小篆”。

秦始皇便以小篆來統一規劃全國的文字,以此來達到統一的效果,而當時有一個犯人為程邈發現小篆十分難寫,便發明了另一種文字來代替它,因此得到秦始皇的賞識,命此字型為“隸書”,此寫法大大提高了書寫效率。

秦始皇統一文字,大大加強了思想上的統一,彌補了各方方言不通的障礙,是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載體,在多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由於小篆過於華麗不簡便,遂壽命很短。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74 字。

轉載請註明: 秦始皇兵馬俑的故事介紹 秦始皇兵馬俑屬於哪裡地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