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憨山德清禪師是誰 憨山德清的典故介紹

由 童豔紅 釋出於 經典

憨山德清禪師

‍‍憨山德清禪師,原姓蔡。字澄印,號憨山,法號德清,諡號弘覺禪師。憨山德清是安徽全椒人,為臨濟宗門下,被認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能夠成為禪師、大師,跟他的家庭有很大的關係。

憨山德清畫像

憨山德清禪師的父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而母親是一個信仰佛教的人,尤其是信觀音。某個夜晚夢到觀音給她抱了一個孩子,夢醒之後發現自己懷孕了。母親生下孩子之後,覺得自己的孩子與眾不同。

在他7歲的時候,非常愛他的叔父去世了,他不是憂傷難過大喊大哭,而是思考生死問題;9歲就跟母親一起學習佛禮;12歲離開溫暖的家庭入寺院學習經文,剃髮出家做和尚,法號德清。曾經有人摸著他年幼的禿頭說他日後會成為一個有名的大師。很奇妙的是,他真的成為大師了。

德清不斷學習經文和佛法,後來喜歡到全國各地去遊歷,順便學習各地的佛教知識。到了出名的五臺山的時候,他被奇妙美麗、幽情雅麗的憨山給迷住了,一直流連忘返,不捨得離去,所以乾脆就把自己叫做憨山德清了。所以說起他這個人,大家都對他的名與字沒有什麼印象,都親切的叫他憨山德清禪師。

後人為了紀念憨山德清禪師,就建了他的肉身放在曹溪南華寺,讓人們供奉。另外,在安徽馬鞍山市和縣綽廟鄉有一個他的紀念堂。

憨山德清的典故

憨山德清的典故一:領悟法界。1565年,憨山德清到天界寺學習禪法。有一天他在寺中認識了一個不凡的人——妙峰禪師。兩人相見恨晚,約定好時間一起出去遊歷。然而過了幾天妙峰卻不辭而別,憨山德清只好一個人出門。

憨山德清像

1571年開始遊歷的他,只拿一個缽,辛苦到達寒冷的廣隆時,遇到一個蓬頭垢面的僧人,一下子就認出是妙峰,兩人再次相見恨晚,終於可以一起遊歷。也就是在一起遊歷的這段時間,憨山德清領悟出了法界的真理。

憨山德清的典故二:與太后結緣。1581年,憨山德清被太后邀請到五合山參加大會。而此時的憨山德清已經隱居在嶗山一年多了,太后因此派了專門的人去請以表誠意。而他拒絕了。太后再次請人去,並且帶上重金,但德清還是拒絕了,還把送來的錢送給貧苦的饑民。太后感到很震驚,為了表示對德清的讚賞,施刻了五萬冊《佛說高王觀世音經》頒給天下老百姓。

憨山德清的典故三:牢山劫難。1595年,德清因為私自建造寺院的罪被充軍到雷州,聽到訊息的人都含著淚水相送。到南京時,他母親見到德清,但一點也不悲傷,因為她覺得“死生是既定的因緣”,這令德清很感動,後來還為母親的見諒而寫了一首詩。在雷州市,德清看到很多饑民餓死在路上,便發動大家建道場;返回廣州時,即使穿著囚服也有人來向他求佛道,追隨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