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世民只派他打了一仗就棄之不用,後人視他為輝耀千古的一代名將

由 俎巧玲 釋出於 經典

唐太宗李世民,一向以慧眼識人、善於用人著稱。不過人無完人,李世民也不是活神仙,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他在位期間,在任選人才方面,就曾犯過一次錯誤。唐朝初期有一個重量級名將,就沒有入他的法眼,李世民在位長達二十三年,只派他打過一次仗,上過這一次戰場之後,他就像被李世民徹底拋棄,貞觀年間再也沒有他出頭露面之日。


此人就是唐朝初期名將蘇定方。《新唐書》記載,蘇定方老家是冀州人,即現今河北一帶,後來舉家搬遷到陝西興平落戶。當時適逢隋末唐初,四海鼎沸,戰火連天,各地軍閥林立,盜匪橫行,平民百姓飽受摧殘殺戮之苦。蘇定方他父親蘇邕是一條好漢,不忍坐視鄉親父老生靈塗炭,出面組織起一支鄉勇團練,“率裡中數千人為本郡討賊”。


當時蘇定方年方十五,但卻生性勇猛強悍。《舊唐書》記載,“定方驍悍多力,膽氣絕倫”,經常跟在父親左右上陣衝殺。每逢有敵寇前來侵擾,還是個毛頭小夥的蘇定方卻表現出非凡的勇氣膽略,“每陷陣先登”,不畏生死,常常第一個衝入敵陣殺得不可開交,當時橫行中原的劇盜張金稱、楊公卿等人,都曾是他的手下敗將。父親戰死後,蘇定方成為這支隊伍的首領。


然而隨著局勢的發展,周邊實力雄厚、擁眾數萬的大軍閥越來越多,蘇定方手下這千把人也必須尋找靠山出路,不然遲早被人滅掉。當時河北義軍首領竇建德有仁義之名,善待百姓禮敬賢士,蘇定方最後帶著手下投奔了竇建德,從此成了竇建德麾下的一員武將。

蘇定方年輕有為,驍勇絕倫,在竇建德軍中逐漸脫穎而出,被竇建德大將高雅賢收為義子。虎牢關之戰中,竇建德勢力被李世民消滅,蘇定方繼續跟隨高雅賢投奔到軍閥劉黑闥帳下。然而蘇定方這幾年彷彿一直走背運,他傾心投靠的主公,竇建德和劉黑闥,先後都被唐朝消滅。蘇定方最後走投無路,“歸鄉里”,重新回到老家種地為生。


貞觀四年前後,李世民派遣大將李靖北伐頡利可汗,徵召流散各地的義軍舊將,蘇定方也被李世民招入麾下,派遣他加入李靖大軍。在征伐頡利可汗的大戰中,蘇定方盡顯英雄本色。《新唐書》記載,李靖派蘇定方帶領兩百人擔任“特攻隊”,脫離大軍長驅直入,執行閃擊頡利可汗的“斬首行動”。當時頡利可汗擁眾數萬,手下游牧騎兵彪悍善戰,蘇定方此行危險性極大,稍有不慎很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但蘇定方出眾的軍事才能此時卻淋淋盡致地表現出來。他帶領小分隊行動神速,深入虎穴,一直衝到頡利可汗大帳之外,敵軍才覺察。蘇定方一陣猛打猛衝,頡利可汗倉皇逃走,最後被唐軍拿獲。其部下死的死降的降,為患唐朝十餘年的北疆大患就此解除。此戰雖有李靖運籌帷幄之功,但蘇定方也當之無愧立下首功一件。

大軍凱旋後,李世民十分高興,大賞功臣,蘇定方也被封為左衛中郎將。按照常理來說,憑他的出色表現和輝煌戰功,李世民又一向任人唯賢,這些足以為他的仕途開啟一條金光大道,從此飛黃騰達,出將入相也未可知。然而令蘇定方尷尬的是,從打完這一仗之後,他從此被李世民棄之不用。直到李世民死的貞觀二十三年,將近二十年時間裡,蘇定方再沒有上過一次戰場,被徹底遺忘了。


貞觀年間,李世民雄心勃勃開疆拓土,對外戰爭頻繁激烈,先後與北方薛延陀、西方高昌國、吐谷渾、東北的高句麗等國發生了激烈戰爭,二十多年裡戰事不斷,蘇定方這樣優秀的軍事人才,應該大有用武之地才對,可李世民偏偏對他視而不見。李世民寧肯強拉硬拽著老病不堪的李靖上陣,寧肯啟用初出茅廬的薛仁貴,唯獨對年富力強的蘇定方卻不屑一顧,堪稱唐初一大謎團。有可能是蘇定方出身劉黑闥部下,劉黑闥曾是李世民勁敵,因此不為李世民所喜,也有可能是真的把他忘了。從貞觀四年蘇定方出征頡利可汗,直到永徽六年復出,二十五年時間裡,蘇定方在唐朝史書裡失去了蹤跡。

唐高宗繼位後的永徽六年,唐朝用兵高句麗,李治不知怎麼突然想起了蘇定方。此時他已被雪藏了二十五年。更為可悲的是,《資治通鑑》記載,永徽六年蘇定方復出時,身份依然是當初唐太宗加封的左衛中郎將。他在這個普通武將位置上,整整原地踏步二十五年。升不升官還在其次,關鍵人的一生有幾個二十五年,蘇定方剿滅頡利可汗時,年方三十八歲,復出時已經是個六十三歲的老翁了。


蘇定方復出後,很快就用他非凡的才幹和輝煌戰績證明了李世民的謬誤。在他一生最後的十幾年,他擊滅百濟等三個國家,活捉扶余義慈、阿史那賀魯可汗、都曼等三個國王,史稱“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擊敗吐蕃,平定西域,為唐朝開疆闢土數千裡,使得唐朝疆域在唐高宗時代達到空前絕後的巔峰階段,不僅在唐朝名將中罕有比肩,即使在歷代名將中,蘇定方也是出類拔萃。

後世為此對他評價極高,名臣李綱稱讚“蘇定方術略之奇”,“皆凜然有賢將之風”,宋朝學者陳元靚稱讚他“暨平百濟,凡攻皆取。伐國之功,輝耀千古”,清朝光緒皇帝稱讚他“蘇定方之討沙缽羅、速不臺之窮默爾奇,此其功烈”。作家金庸也說“蘇定方是一個很好的大將,打了很多漂亮的仗”,諸如此類不勝列舉,可謂好評如潮,千年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