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發展時期是一生最重要的階段,道德的營養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對人的心靈的危害,正如身體的營養不良,對於身體健康的危害一樣。
因此,孩子的教育是我們做父母的一個難題。陶行知曾言:“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其實,在我們眼下的社會有這樣的普遍現象:“學校為了加強孩子們成績單上的分數,從星期一到週末把孩子的時間安排的滿滿地,孩子們整日揹著繁重的書包,心理上忍受著巨大的壓力。好不容易假期來臨又被學校和父母強迫著去補課,絲毫沒有自己的時間,可以說無時無刻不是處於精神緊繃狀態。”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了馬雲說過的一句話:“我們這個國家14億人口,教育營養不良的人居多,打敗東亞病夫的不是我們身體有多強,而是我們的知識結構,現在的留守兒童,嚴重缺乏系統性教育”。
何為教育營養不良?
就是那些只注重傳授知識,而不傳達做人最基本的原則問題的家長和老師,這就是最簡單明瞭的“教育營養不良”。
高分數或許能進入一個好的學校,畢業後或許能得到一個金飯碗,儘管如此,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是能得到這種待遇的。
知識固然重要,但這並不代表高學歷的孩子,進入社會後能扶搖直上。若不具備處世之道,只會紙上談兵,那麼也不會有多大的成就,社會中看的是個人的品質以及能力,並非侷限於“高學歷”。
我個人認為,教育是對於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種確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統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養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質。比如培養一定的世界觀、道德和人類公共生活規範,養成一定的性格和意志、習慣和興趣,發展一定體力上的本質等等。
02
不知做了父母的讀者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些叛逆,甚至和你唱反調?叛逆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不叛逆就不叫孩子了,這時候我們為人父母者就應該從正面去教導,而不是打擊孩子、貶低孩子、痛罵孩子、或是用肢體語言。
我們來看看《銀河補習班》中的故事:
馬飛父親因被人誣陷鋃鐺入獄,馬飛從此變得非常叛逆,成績在學校排倒數,成為了教導主任眼中的“醜蟲”。
當馬飛父親歸來時,馬飛正面臨著被開除的處境,然而馬飛父親卻和教導主任打賭,說馬飛一定在期末考試中拿到全年級前10的成績。
馬飛父親沒有像其他的家長那般強迫著馬飛學習,而是帶著馬飛去看航展,在大自然裡寫作文,更教會了馬飛冷靜勇敢的面對一切。
馬飛對考試沒信心時,馬飛父親毅然決然的相信自己兒子,沒有用任何責怪的語氣去對待馬飛,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鼓勵馬飛只要盡力就好了。最後馬飛變得不再叛逆,成績也越來越好,當上了飛行員。
馬飛之所以成績不好,是教導主任把他看的太扁,覺得馬飛無藥可救,而馬飛父親永遠相信自己的兒子,一次又一次的鼓勵馬飛。這也證明了這句格言:“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斷舍離》書中曾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兩個獵人第一天分別獵到了2只兔子,第一個獵人的妻子見丈夫一天才獵到2只兔子,便說丈夫是廢物,丈夫心理說道“你以為打獵很容易嗎” | 於是第一個獵人從那以後開始無論何事都是和妻子形對抗之勢。第二個獵人回到家,妻子便誇讚獵人獵到了2只兔子,第二位獵人心裡說道“2只算什麼,明天給你獵4只回來”。
哪怕是成年人也需要鼓勵,更何況天真無邪的孩子。我們常常因為孩子成績不好、叛逆就大聲責罵,但我們卻忽略了孩子不犯錯還叫孩子嗎,那有360行每一行都厲害的孩子?我們只需要引導他改正便好,事情已經發生,做一些事後諸葛亮的事情有何意義呢?
03
我們在從美國電影《完美的世界》中的2個片段談一談家長對孩子的“大吼大叫、拳打腳踢”:
①、克里夫只有7歲,克里夫的父親是一個農民工,最平常的叫克里夫幫忙拿一下物品時都會使用肢體語言敲打頭部。不但如此,克里夫父親還嘲諷他沒有什麼用 | 當布奇·海恩斯和菲利普·佩裡離開克里夫家中時,克里夫希望布奇·海恩斯托著他再玩一次空翻。克里夫父親便開始呼喚克里夫回到他身旁,克里夫不聽,於是又一次使用暴力,把克里夫的頭部拍的咚!咚!咚!
②、布奇·海恩斯和菲利普·佩裡在逃亡的路上遇見了自駕遊的一家四口,因為車輛出了故障,布奇·海恩斯便謊稱自己和菲利普·佩裡住在附近,意圖搭乘便車。在車上自駕遊夫婦的兩個孩子不小心把可樂灑在了座椅上,頓時他們的母親像一隻黑熊嘶吼著兩個調皮的孩子,並且拉扯著兩個孩子的衣服。兩個調皮的孩子被嚇的不敢動!不敢言!
對於我個人而言,孩子做錯了事打罵並沒有什麼,只是這種責罰要取決於事情的的大小而定。如果說孩子只是犯了所有孩子的通病(調皮),那麼情有可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聽見或看見,一些家長總愛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來對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一說到自己孩子則是不聽話、沒用、愛闖禍,總之一無是處。似乎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眼裡總是那麼不堪,從而常常數落孩子、嘲諷孩子。
這類家長習慣性忘記,孩子也需要勉勵的,他們那幼小的心靈需要得到慰藉和認可。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貶低,試問有誰喜歡被人指責呢?
我們再看看《完美世界》中的正面引導:
菲利普·佩裡與布奇·海恩斯在超市購物時,因為布奇·海恩斯被警察發現著急逃亡,故此菲利普·佩裡想要的鬼馬精靈服裝便沒有購買。
慌亂之下菲利普·佩裡順走了鬼馬精靈服裝,兩人順利甩開警察後,布奇見菲利普·佩裡順走了鬼馬精靈服裝。
菲利普·佩裡以為布奇會生氣,可是,布奇·海恩斯並沒有,而是這樣對菲利普·佩裡說的 : “首先我們要知道偷東西是不好的行為,你喜歡可以告訴我,我會給你買,若是你真的喜歡這件衣服,然後順走了它也沒什麼,這叫例外”。
布奇·海恩斯在第一時間不是指責菲利普·佩裡,只是說偷東西不好,也沒有因此而生氣。反而,用了一種很平和的語氣講明瞭偷東西不好,從而菲利普·佩裡就會進行自我思考,這樣做是否正確。
布奇·海恩斯的這種教育方法我非常贊同,因為即沒有怪罪菲利普·佩裡的錯誤,也沒有失去反對的含義。這不僅僅維護了菲利普·佩裡的自尊心,也讓菲利普·佩裡打心底認同自己偷盜的行為是不對的。
雖然我表明的是尊重、認可、鼓勵孩子這三個觀點,但是尊重並不代表是寵溺:現實生活裡許多孩子就被家中長輩寵溺壞了,從而使這些孩子目無尊長,毫無禮貌可言。
我伯父的孫子就是這樣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常常對長輩沒有稱呼,甚至不把長輩當回事,常常辱罵長輩。有好幾次對長輩指手畫腳,年齡才16歲便這般囂張跋扈,可見我伯父一家太過寵溺這個孩子,才導致成了今日這般無藥可救的地步。
結語
孩子的教育真的是一個難題,是所有為人父母的難題,教育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難的是作為父母不懂得自己去學習教育方法,墨守成規的用老套思想去教育如何能行麼?
如果我們父母轉變一下思想多學習一下教育方法,教育就沒有那麼難了。比如不知道孩子的心理變化就看一看兒童心理學書籍,不知道孩子叛逆期的應對方法,就看一看應對類書籍。
這也就是幾十塊錢的事情,與其讓別人來替你教孩子,不如自己學習後來教孩子,總之再窮也不能窮教育。
如果有父母不知道看那一類的書籍,我個人建議可以看一看文中的《正面教育兒童心裡學》這本書籍共有5冊,針對兒童叛逆期、情緒、敏感、行為等4大難題,使更多的父母學會從正面去教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