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名重耳,晉獻公的兒子,春秋五霸之一。在成為春秋霸主之前,晉文公曾在外逃亡十九年,直到六十二歲才重新回到晉國登上君位。那麼,晉文公成功的秘密是什麼呢?
1、外有賢才,內有賢妻
晉文公重耳從小就喜好結交士人,十七歲時結交到五位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朋友,他們分別是:趙衰、狐偃、先軫、賈佗、魏武子(犨)。這五位朋友在輔佐晉文公稱霸方面都發揮了各自的作用,尤其是趙衰、狐偃、先軫,更是重耳的股肱之臣,重耳的許多大政方針都出自這三位之手,決定重耳霸主地位的城濮之戰,主要也是這三人的功勞。
俗話說,成功男人的背後,必定有一位賢惠的女人。而這樣的女人,重耳至少有兩位,一位是狄夫人,一位是齊夫人。這既是重耳幸運,也是他善於處理夫妻關係的體現。
狄夫人是重耳逃到狄地所取的妻子,重耳當時四十三歲,在那裡住了十二年,即到五十五歲時,因為晉惠公派人追殺,重耳決定離開狄地前往齊國。離開狄地前,重耳對狄夫人說,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二十五年之內沒回來,你就改嫁。
重耳說這話,似乎是忘記了自己和狄夫人都已經是上了年紀的人。再者,古人壽命普遍較短,人生能有幾個二十五年?但狄夫人聞言,並未生氣,而是笑著說:“等到二十五年,我墳頭上的松柏都長大了。雖然如此,我還是會等著你的。”
重耳來到齊國,齊桓公把女兒嫁給了他,這就是齊夫人。第二年,齊桓公去世,豎刁等人發起內亂,齊孝公即位,以宋襄公為首的諸侯軍多次前來侵犯。也就是說,此時的齊國處在內憂外患之中,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根本就無法支援重耳回國繼承君位。但重耳愛戀齊夫人,不願離開齊國,又在齊國居住了三年。
對此,趙衰和狐偃等都深感憂慮,就聚在一棵桑樹下秘密商量離開齊國的事情。不料,齊夫人的侍女恰好在桑樹上聽到趙衰和狐偃的密談,趕緊偷偷回去告訴齊夫人。
如果是一般女子,發現丈夫將要離開自己,難免要來個“一哭二鬧三上吊”,大鬧一場,或者告訴齊侯,讓他派兵嚴加看守,不讓重耳離開齊國。
但齊夫人不是一般的普通女子。為了保守秘密,她竟然把侍女殺死,然後勸告重耳趕快走。重耳說:“人生來就是尋求安逸享樂的,何必管其他事,我就是死也要在齊國,不走。”齊夫人說:“您是一國的公子,走投無路才來到這裡,您的這些隨從把您當作他們的生命。您不趕快回國,報答勞苦的臣子,卻貪戀女色,我為你感到羞恥。況且,現在你不去追求,什麼時候才能成功呢?”於是,齊夫人就和趙衰等人用計灌醉了重耳,用車載著他離開了齊國。
孔子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晉文公重耳結交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朋友,這是能修身;能夠很好地處理夫妻關係,則是能齊家。修身與齊家,為他後來的治國、平天下奠定了必要的前提基礎。
2、百折不撓、知錯能改
百折不撓和知錯能改,都是成功者的重要品質。成就事業,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沒有挫折困難,也不可能永遠不犯錯。關鍵是,是否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和能否知錯能改的品質。
因為受到晉獻公寵姬驪姬的誣陷,晉文公重耳從四十三歲開始逃亡,直到六十二歲回國執政,流亡了十九年。
在這十九年的時間裡,重耳先後從晉國到狄、衛、齊、曹、宋、鄭、楚、秦等國,期間固然有禮遇,有溫情,但更多的是遭到白眼、嘲諷、飢餓、甚至刺殺等困難。
公元前644年,晉惠公讓宦者履鞮帶著勇士去謀殺重耳。在狄地躲了十二年的重耳獲知訊息,不得不離開狄地,前往齊國。路經衛國,衛文公對重耳等人很不禮貌。辭走,經過五鹿時,餓了,向村民討飯,村民為了嘲諷重耳,就把土放在容器中獻給他,搞得重耳很不高興。後來,重耳離開齊國前往楚國,路過鄭國,鄭文公對重耳也很無禮,說:“從諸侯國中逃出的公子經過我國的太多了,怎麼可以完全按禮儀去接待呢!”……
然而,在趙衰、狐偃等人的幫助和勸解下,重耳每次都能越挫越勇,更加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最終回到晉國執政,併成為中原霸主,正可謂是百折不撓。
晉文公重耳對介子推的補封,則體現了他具有知錯能改的品質。
晉文公重耳回國執政之初,國內百廢待興,還面臨著反對派反撲的危險,加之不久周襄王因弟弟王子帶發難逃到鄭國居住,並向晉國告急。晉文公考慮到晉國剛剛安定,想派軍隊去,又擔心國內發生動亂。因此,還未輪到賞賜介子推,晉文公重耳就把賞賜曾經跟隨自己逃亡的隨從者的事暫時擱置,而介子推自己也不要求俸祿,隱居了起來,故而俸祿也沒輪到他。
介子推的隨從們很憐憫他,就在宮門口掛上一張牌子,上面寫道:“龍想上天,需五條蛇輔佐。龍已深入雲霄,四條蛇各自進了自己的殿堂,只有一條蛇獨自悲怨,最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去處。”
因內外政務而忙得焦頭爛額的晉文公重耳看到這幾句話,這才想起了介子推,知道自己沒有及時對介子推進行封賞是一個錯誤,於是派人打聽介子推的住所,聽說他進了綿上山,就把整座綿上山封給介子推,作為他的封地稱之為介推田,又起名叫介山,“以此來記載我的罪過,而且表彰能人。”
3、堅持仁義,賞罰分明
晉文公回國執政後,對曾經跟隨自己逃亡的隨從先後進行了三次賞賜。有個叫壺叔的無能之輩,也曾是晉文公的隨從,但晉文公三次賞賜都未賞賜他,於是他就主動找到晉文公說,您三次賞賜功臣都沒有輪到我,請問我有什麼罪過?
晉文公回到說:“用仁義教導我,用道德、恩惠規勸我,這應受到上等賞賜。用行動輔佐我,終於使我獲得成功,這應受到次等賞賜。承擔弓箭的危難,給我立下汗馬功勞,這應受到再次等賞賜。假如只是用勞力侍奉我,而沒有彌補我的錯誤,這也應受到再次等賞賜。這三次賞賜完了,就會輪到你。”
晉文公這話,表面上是回覆壺叔的問題,實際上卻體現了晉文公主張仁義優先、賞罰分明的態度。
城濮之戰後的賞賜,也能夠體現晉文公的這一態度。大家都知道,在城濮之戰中,先軫計謀百出,為晉國打敗楚國立下了許多功勞。但在戰後的論功行賞中,晉文公卻讓狐偃功居第一。
有人不解,晉文公說:“城濮之戰,狐偃勸我不要失去信用。先軫說:‘打仗以戰勝為重。’我聽了先軫的話取勝了。然而這只是有利於一時的說法,狐偃說的是千秋萬代的功業,怎麼能使一時的利益超過萬代的功業呢?因此,狐偃應得首功。”
4、寬宏大量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寬宏大量也是晉文公重耳成功的重要品質之一。
之前我們提到,重耳曾在齊國住了五年,迷戀齊夫人而意志消沉,不願離開齊國,後來齊夫人把重耳灌醉,讓趙衰和狐偃強行把重耳帶走。
走了很長的一段路,重耳醒來,知道真相後不由得大怒,甚至拿起戈來要殺狐偃。狐偃說:“殺死我成就您,是我的心願。”重耳說:“事情要是不成功,我就吃舅父的肉。”狐偃說:“事情不能成功,我的肉又腥又臊,怎麼值得吃!”重耳於是平息了怒氣,繼續前行。
公元前636年春,秦國護送重耳到達黃河岸邊,眼看著即將回到晉國,重耳大事將成。狐偃卻對重耳說:“我跟隨您周遊天下,過錯也太多了。我自己都知道,何況您呢?我請求從這時離去吧。”重耳說:“回到晉後,如果我有不與您同心的,請河伯作證!”於是把璧玉扔到黃河中,與狐偃明誓。
這件事,不僅說明了晉文公知錯能改,還體現了晉文公的寬宏大量,能容人之過。另外,晉文公對待曾經刺殺自己的宦者履鞮,也能夠體現他的寬宏大量。
晉獻公、晉惠公執政時,都曾派宦者履鞮帶領勇士去刺殺重耳。
晉惠公去世後,其子晉懷公繼位,不到一年,重耳就回到晉國,殺死晉懷公奪取晉國政權,自己即位為晉文公。
晉懷公的舊大臣呂省、郤芮本來就不歸附晉文公,等晉文公即位後,他們害怕被殺,就和自己的黨徒密謀放火燒掉晉文公居住的宮殿,殺死文公。
晉文公對此毫無察覺,而早先曾經想殺死文公的宦者履鞮卻知道這個陰謀。履鞮想把這個陰謀告訴晉文公,以便解脫早先的罪過,便要求謁見晉文公。
晉文公拒絕見他,派人譴責他說:“蒲城的事,你砍掉了我的衣袖。後來,我跟著狄君去狩獵,你替惠公追蹤殺我。惠公與你約定三天到達,而你竟一天就趕到,何其快也?你仔細想想吧。”
履鞮說:“我是受過宮刑的人,不敢用二心侍奉國君,背叛主人,所以得罪了您。您已經回國,難道就還有蒲、翟這種事了嗎?況且,管仲射中齊桓公的帶鉤,桓公仍靠著管仲得以稱霸。今天我這個罪人想告訴您一件要事,您卻不見,災禍又將降臨到您頭上了。”
晉文公於是接見了履鞮,履鞮便把呂甥、郤芮等人的陰謀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晉文公。
晉文公本想“召見”呂、郤,但又擔心呂、郤等黨徒眾多,而自己剛剛回國,國人可能出賣自己,於是就喬裝去王城會見秦穆公,晉國人全然不知道他的行動。
三月己丑日,呂、郤等人果真造反,燒燬了晉文公居住的宮殿,卻未找到晉文公。晉文公的衛兵與他們交戰,呂、郤等想率軍逃跑,秦穆公引誘呂、郤等人,在黃河畔殺死他們,晉國恢復平靜,晉文公得以返回晉國。
這件事確實驚險萬分,若非宦者履鞮提前告訴晉文公關於呂、郤等人的陰謀,晉文公恐怕就難逃此劫了。而宦者履鞮能夠告訴晉文公關於呂、郤等人的陰謀,則與晉文公待人寬宏大量有關。
總之,本文主要從個性品質來分析晉文公的成功之道,除了上述四個方面以外,晉文公的成功之道還有許多方面,比如善於審時度勢,善於為自己造勢,尊周王室佔領道德制高點,努力施行仁政,改善民生,擴充軍力等,但由於篇幅關係,我們這些就不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