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眾所周知,在人民解放軍中1955年授銜中,軍銜最高的是元帥,然後是大將,後還有上將和少將等,他們是解放軍最優秀的指揮員。
一般來說,能當元帥和大將的,都具有卓絕的戰場指揮能力。對於在元帥下面擔任司令員的人,一般指揮的軍隊也都超過20萬。但卻有一位上將,他的軍銜雖然不高,但卻能指揮140萬的軍隊,比肩元帥和大將。
他就是參加抗美援朝,曾立下赫赫戰功的上將鄧華。
1,鄧華,出生於湖南書香門第家庭,良好的家庭氛圍,造就他獨具一格的革命氣質,1928年,朱老總髮動“湘南暴動”,鄧華受到革命的鼓舞,跟著朱老總的隊伍上了井岡山。之後參加蘇區歷次反圍剿,並且參加了紅軍最艱難的長征,磨練了他的意志,也堅定了他立志報國的決心。
,抗戰全面爆發後,鄧華出任115師685團政治部主任,在在平型關大戰中首當其衝,正面迎戰日軍,將日軍打的落花流水。平型關之戰共殲日軍1000多人,取得了中國軍隊抗戰的第一個大勝利。
日本投降後,鄧華隨林總開赴東北。曾在半個月就殲敵3個師,17天內拿下5座城,受東北野戰軍總部通令嘉獎。
2,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軍企圖以朝鮮半島為跳板,侵蝕我國東北,進而進犯祖國內陸。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受命前往支援朝鮮,保家衛國。
其時鄧華還在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拼殺,便馬上奉令北上,出任全軍戰略總預備隊第13兵團司令,不久後隨彭總奔赴朝鮮。
在朝鮮的路上,鄧華就顯露了遠大的戰略眼光:建議只出動兩個軍的計劃,而將13兵團4個軍全部過江,並準備第二批入朝的部隊。
美軍是在當時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強的軍隊,經過幾番戰役,才發現他們的實際作戰策略遜於我方,但畢竟他們的裝備比我們強太多。而且,美軍在兵力上也勝過我們,據瞭解,當時僅在38線的運作部隊就達到13萬之多。
而鄧華的建議,恰好避免了最初避過敵軍的襲擊。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軍最艱苦的戰爭,比之紅軍長征有過之而無不及,指揮員長期在潮溼的山洞裡指揮志願軍作戰,鄧華也不例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卻能隨彭總指揮千軍萬馬作戰,實屬難能可貴。
而更重要的是,他作為彭總身邊的得力助手,其指揮能力得到肯定。
3,1952年6月,鄧華迎來了軍事生涯的一個高峰,出任志願軍代司令兼代政委,直接指揮龐大的志願軍。這也是鄧華真正出名的階段。
美軍在遭受幾次重大打擊後,深感在朝鮮半島與我軍作戰的困難超出想象,即使是被譽為“幫聯合國軍扭轉了朝鮮戰局”的傳奇將軍李奇微,都深感力不從心。於是受命向朝鮮增援,企圖扭轉戰局。
我軍在裝備和配備上,因為時局的需要,也需要逐漸的擴增。
抗美援朝中,在朝鮮共有17個軍,加上炮兵、裝甲兵、鐵道兵,總兵力達到140萬。此時的鄧華,已經不是一個10多萬人的兵團司令,而是140萬大軍的統帥。美軍面對我軍強大的戰略攻勢,節節敗退,暗自佩服我軍的指揮員深刻的洞察力和指揮才能。但也不得不再一次考慮以和談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4,1952年秋,美方在談判戰俘遣返問題中得寸進尺,談判陷入僵局。根據上級戰略,抓住前方戰場的主脈,我軍在談判桌上才好談。以我軍上級的此次策略,鄧華果斷在戰場上發動全線反擊,攻佔敵軍陣地60餘個,殲敵2.7萬餘人。
之後的上甘嶺戰役,是一場劇烈而困難拼鬥戰役。鄧華抽調2個榴彈炮師、1個火箭炮團,以及部分高炮部隊奔赴上甘嶺,原定北撤休整的12軍也迅速南下,作為上甘嶺的預備隊。
此戰又殲滅敵軍2.5萬餘人,其中美軍佔了絕大多數。經此一戰後,美軍消極了,想退出戰場,但南朝鮮方面卻想積極進攻,美軍抱著一點僥倖心理,也協和加入了作戰。
鄧華面對突然反攻的美軍,迅速發動了反擊,集了1000多門火炮,向美軍猛轟。美軍在強大炮火的攻勢下潰敗,此一戰殲滅敵軍5.3萬餘人,將南朝鮮4個師全部打殘。
5,1953年,面對眾多失去的陣地,大批死去和被俘的帝國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不得已在談判桌上妥協了,抗美援朝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鄧華在這一次戰役中表現出了極其威武和明智的指揮才能。
他指揮的軍隊為何能達到140萬?要知道,我軍中只有區區幾個人能指揮百萬大軍,比如彭總和粟裕大將。可鄧華卻也達到了這樣的數字。可以說,如果沒有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是不可能在朝鮮半島擊退美軍的。
1955年授銜中,鄧華被授予上將軍銜。1980年,鄧華將軍在上海病逝,一代名將離開了我們,但他輝煌的戰功,卻為歷史增添了不俗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