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收到前將軍的印章,認為北伐時機已到。安排南郡太守糜芳坐鎮江陵,將軍傅士仁坐公安。之後,他覺得後面沒有問題。於是,他率領駐紮在江陵的大部分荊州士兵一路向北,一路戰鬥到襄樊。當時,關羽的主攻目標是樊城。樊城守備司令曹仁無法抵擋關羽洶湧的進攻,只能組織樊城守軍抵抗關羽,並派人去找曹操求救。曹操得知樊城被圍後,立即派于禁率領三萬餘人的七路大軍前往樊城,截住關羽,解除樊城之圍。
因為關羽在荊襄已經呆了很長時間,他知道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他看到曹軍的部隊在秋天錯誤地駐紮在低窪地區,所以他命令荊州軍建造大型船隻和轉移水部隊集結待命。八月的秋雨持續了十幾天,襄樊旁邊的漢江暴漲。洶湧的山洪淹沒了被於取締的七軍。此時關羽率領水軍向被洪水圍困的曹軍發起猛攻,曹軍傷亡慘重,在這種情況下,于禁不得不向關羽投降以求生存。然而,龐德將軍頑強抵抗,最終被活捉。由於龐德拒絕投降,關羽殺了他。當時,關羽的氣勢對中國是一個巨大的衝擊。有人認為,三國時期只有關羽做到了威震華夏,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威震華夏只是一個形容詞,並不意味著關羽當時的處境是古今中外的。陳壽這樣寫,其實只是描述關羽當時的氣勢。畢竟,除了關羽,周瑜以前也做過類似的評論。當時參加過官渡之戰、統一北方的曹操也有類似的評價。由於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因此有了“威震天下”之稱。
除了曹操,東吳的統帥周瑜也有這樣的殊榮。當時,周瑜作為三軍統帥,率領孫劉聯軍打敗了強大的曹操。此後,他贏得了“華夏威震”的美稱。足見周瑜當時的記錄也得到陳壽的肯定和認可。除了周瑜,夷陵戰爭後的朱然也有過這種榮譽。夷陵之戰後,曹丕立即對東吳發起了南征。在這場戰爭中,雖然朱然鎮守的江陵被圍困,但江陵從未失守在他手中。因此,朱然素有“名震於敵國”的美譽。
作者認為“威震華夏”這四個字只是相對美化的形容詞,並不是最高的讚美。因此關羽能夠威震華夏,也不是什麼冠絕古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