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了什麼,讀書?

讀書,是為了什麼?

我小的時候一直不懂,甚至也沒有想過要懂,也從沒向父母和老師提起過。只知道就是上學,在家聽父母的,在校聽老師的。只知道上學上到六年級,小學畢業了,然後還要上初中,再三年,還要上高中,高中完了,要上大學,大學完了,就不讀了,工作了。

後來讀到龍應臺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這是了不起的母親,也更是一個了不起的要求。我的父母,沒受過什麼教育,他們就只能從他們的酸甜苦辣看到,“當初沒有書讀,以致今日落魄”。所以他們要我讀書、供我上學,就可以有好的工作,衣食無憂。而龍應臺明白,他的孩子還得去追求也應該去追求溫飽之外的東西,那是尊嚴、是內心的快樂。這是另一個層次的期望了。

可是孩子是否理解呢?如果他覺得上學讀書是一種拘束、放學作業是一種痛苦,他現在就已經很不快樂,以後是否能快樂呢,或者說還能到達你所期待的“以後”嗎?

過去,我們大概把“讀書”和“上學”混為一談了。讀書不一定要上學,上學也不一定在讀書。你現在要求孩子努力做到的,也許只是“上學”。主要就是知識的灌輸,如果教師方法不當,可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與厭學情緒。

也許我們應該教孩子們讀書。讀什麼書?讀他感興趣和喜歡的東西。你可能認為這會耽誤你的作業,但事實上,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在思考,大腦在鍛鍊,他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在那些看似荒誕的故事中,他可以得到內心的感受,那些他經歷過卻說不出的感受,他可以學會用語言來表達。他還可以獲得對人的狀態的認識,找到內心的嚮往。一旦他喚醒了這種渴望,他就有能力從內到外激發他的內在潛能。

到這一步,你就可以放心了。他不會再讓你催促、再讓你教訓,他自己也會去努力、去用功。因為他內心有了方向,他知道朝哪裡用力。我想,這才是讀書的意義,也是教育的目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53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們,為了什麼,讀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