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與中國武術的淵源
當今風行世界的柔道運動,同我國武術有著密切的聯絡,早在明代,我國武術家就同日本的武術家進行交流,為日本柔道的創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裡我們著重記述我國明代武術家陳元贇、博轉對日本柔道發展所作的貢獻。
據史料記載,我國明朝杭州人陳元贇,早年曾習武於嵩山少林寺,明朝末年,他為反抗清軍入關,出走海外尋求援助,於一六三八年和有志之士朱舜水、李梅溪東渡日本。他們到日本後,寓居東京麻布區國正寺內,在這裡結識了日本人福野正勝、三浦與次、磯貝次郎。
這三個日本人對陳元非常崇敬。有一次陳元贇在同這三人交談時說:“我們大明有捕人的拳術,我雖不甚精通,可大略知其法。”這三個日本人就向他求教。於是,陳元贇就開始向他們傳授中國少林拳法中的“跌撲”等技擊之法。
陳元贇在對他們三人傳授的同時,又在國正寺一帶廣收門徒,傳授少林拳法。以後日本人把所學的中國拳術稱為“柔術”。
陳元贇所教的徒弟中以福野、三浦、磯貝最為著名,這三個人習武極為刻苦,勤奮,據說,他們練功時把房內的地板都踏掉了。他們經過長期苦心鑽研,逐漸懂得了其中的奧妙,又將所學的拳法傳給別人,使得它在日本影響日益大起來。
三人對外分別稱自己所學的拳術為“福野流”、“三浦流”、“磯貝流”。
“流”,中文意思為派。後來福野的徒弟寺田平左衛門,揉和當時陳元贇所傳授產生的各種新流派特點,經過摸索,從而創立了日本著名的“起倒流”柔術。因而陳元贇就被日本人民稱為“起倒流”柔術之祖。
在明朝同一時期,日本派往中國的使者中,有一位學者叫元祖秋山四郎,原為日本兒科醫生,為了鑽研醫學,他渡海來到中國,求教於我國的學者。來到我國後,就拜我國著名醫學家兼武術家博轉為師,精心研究醫學和拳術。經過他長時間的學習,學會了中國許多拳術。如他們自稱的柔術形式三手就是在中國學的,同時也學到了二十八種急救方法。他回到日本以後,便獨樹一幟,稱所學的柔術為“揚心流”,開始在日本傳授他在中國所學的拳術。後來磯又右衛門在學習他的流派的基礎上,又予以發揚光大,創立了一個新的柔術流派“天神真揚流派”,也在日本流傳起來。
這樣,經過陳元贇的辛勤傳授,福野、三浦等人的宣傳、推廣,博轉同元祖秋山四郎的積極交流,柔術活動在日本廣泛興起,其流派也越來越多,推動了日本體育運動的開展。而當時日本著名的“起倒流”、“天神真揚流”都是在中國拳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到了日本明治年間,東京帝國大學學生,柔道創始人嘉納治五郎,在他十八歲的時候,開始在天神真揚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那裡學習柔術,後來又在同流派的磯正智那裡學習柔術。
1881年福田八之助和磯正智去世後,他又在起倒流派的飯久保恆年那裡學習柔術。他所就學的幾個主要流派都起源於中國武術。後來嘉納治五郎在“天神真揚流”和“起倒流”的基礎上,吸收了其它流派的優點,加上自己的經驗,經過取長補短,合理組織,於1882年在柔術的基礎上創立了一套完整的運動形式——柔道。從此柔道便在日本逐漸盛行起來,1964年被列為奧運會的專案。後來嘉納治五郎就被日本人民尊為“柔道之父”。
嘉納治五郎對日本人民作出了貢獻,日本人民經常舉行紀念他的活動,舉行嘉納治五郎杯男子國際柔道比賽,這便是對其最好的紀念。然而柔道與我國拳術和摔跤等法是分不開的,它的淵源是中國武術。可以說,我國武術家陳元贇、博轉對中日文化交流更作出了巨大功績,特別是陳元贇,他是我國第一個把少林拳術傳到日本的,因而日本人民一直懷念著他,東京“起倒流”派的拳法碑上就刻著:“拳法之傳也,自投他明人陳元贊而始。”1955年日本人民還為陳元贇建立了紀念碑,以志永久紀念。
柔道,無疑是中日兩國武術家相互交流的結晶。
嘉納學習柔術世系表
(孫保恩 竇合社)
1,剛柔流空手道的肘膝關節搏擊技術
2,忍術防身術 此招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