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6月11日訊(記者 國倩 通訊員 黨波濤 鄧淑文)“還有一年時間,辦報還得堅持下去,值得堅持下去。”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三年級輔導員王棣最近又釋出了新一期《生科晚點名》週報。這位95後輔導員從他走上崗位的第一天起,就下定決心,用辦報紙的形式記錄下學生們的校園生活點滴。
“希望讓每位學生畢業時帶走一冊裝滿大學回憶的《生科晚點名》青春彙編。”王棣說,自2017年8月24日創刊以來,這份《生科晚點名》已陪伴學生們走過了百餘個週末。
95後輔導員王棣
辦報一直是他週末的頭等大事
2017年暑假,剛從華師新聞傳播學院本科畢業的王棣,即將在新一學期裡擔任生命科學學院2017級的輔導員。“我能用四年為學生做什麼,學生能帶走什麼。”剛入職的王棣決定結合自身專業,將新聞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創辦一份思政週報。“雖然辦一份報紙不是一件新鮮事,但我想用四年堅持做好一件普通事”。
週報《生科晚點名》
於是,在2017級學生踏進華師校園的前一週,第一期《生科晚點名》帶著輔導員的寄語誕生了,成為該年級學生270名學生的第一個專屬產品。
辦報對於王棣來講是屬於每個週末的頭等大事。每週末晚點名結束後,王棣總是步履匆忙地往家裡趕,學生們都知道他要去製作《生科晚點名》週報。大約兩小時後,王棣把報紙電子版上傳到年級群和自己的QQ空間、微博、微信等平臺上,同時附上本期的亮點導讀。
為辦出一份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電子報刊,王棣清晰地劃分了頭版與副刊的功能,開闢了“生科好故事”板塊宣傳典型事例,強化榜樣示範作用。
週報成為學生心中“權威刊物”
“加強思想引領,培養思想先進的學生作為意見領袖,在平臺上發聲,傳遞正能量。”是王棣辦報的初衷之一。一期期的堅守,讓這份週報逐漸成為學生心中的“權威刊物”。
“報紙上刊登了自己的作品會感到非常榮幸,這是老師的肯定又是再次創作的動力。”張婉琳同學說,《生科晚點名》內容豐富,有學生的詩歌、散文,還有繪畫與攝影。
王棣和學生合影
在王棣的學生日常管理和與談心談話中,他發現部分學生缺乏自信,有的情緒低落,有的成績並不理想,他便擇機把部分版面交給這些學生,透過約稿、挖掘潛能、愛好創作等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借報紙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疫情期間,王棣仍堅持每週辦報。把學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動態及師生與自己投身疫情防控的戰疫故事、心得分享給學生。“越是這樣的困難時候,越需要輔導員發聲去正向引導學生,這個時候這份報紙的力量甚至無窮大。”
每週末定期在群裡推送週報
在王棣帶動下,在《生科晚點名》戰疫事蹟精神的影響下,他的學生中有7人下沉基層服務群眾,11人參加線上公益助學,25人發表戰疫隨筆,超過50人提交戰疫海報、書法、詩歌、繪畫等作品,為前線助力。
提前準備270名學生的專屬畢業禮
在生科院2017級學生的眼中,晚點名後的讀報已成為他們週末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李緒一說:“剛來大學,以為辦報是每個輔導員的工作要求,沒想到這是我們的專屬。”
臨近畢業,幫學生收拾寢室,郵寄學生所需物品
吳微微同學說:“作為一名準教師,《生科晚點名》背後輔導員堅守與執著值得我們運用在今後的教書育人中。”“當我設想我畢業的那天會有哪些不捨,可能其中就有一份關於回憶的《生科晚點名》。”黃晨同學說。
如今,不少學生積極擔任通訊員、投稿者,對辦報紙、寫文章倍感興趣。因版面有限,很多同學的作品沒有見報,他們依然興致勃勃。
“這份報紙記錄和收藏了年級的每一次活動,囊括了學生獲得的各類榮譽,書寫了先進事蹟,分享了心得作品。”從一開始,王棣就想好了,利用週末,堅持自己辦,自己發。“希望到時能給270名學生一份特殊的畢業禮,讓每位學生畢業時帶走一冊裝滿大學回憶的《生科晚點名》青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