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場是二戰中最殘酷的戰場,沒有之一,兩大軍事強國展開生死對決,其戰事之慘烈空前絕後。蘇德戰場喪亡慘重,蘇德兩國在二戰中成為歐洲戰場傷亡人數最多的兩個國家。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採取閃電戰,德軍除了追求大量佔領蘇聯土地,還大量殲滅蘇聯的生力軍。為了達到殲滅蘇軍生力軍的目的,德軍採取了鉗形攻勢,多次大量圍殲蘇軍,給蘇軍造成巨大的殺傷。
所謂鉗形攻勢,並不是德軍的首創,而是拿破崙創造的一種戰術。德國在跟法國的戰鬥中,曾經吃盡了拿破崙鉗形攻勢的苦頭,所以在二戰的時候德軍對蘇軍大量採用了這種戰術。鉗形攻勢所倚重的主要是裝甲部隊,在蘇德戰場乃至整個歐洲戰場,裝甲部隊都出盡風頭。德軍投放在蘇聯戰場的裝甲部隊有19個裝甲師,這些裝甲師的配置有的是兩個坦克旅配一個摩托化旅,有的是一個坦克旅配兩個摩托化旅。在實施鉗形攻勢的時候,德軍首先從兩翼派出裝甲部隊,深入蘇軍縱深,然後在蘇軍後方像鐵鉗一樣合圍,然後對被圍蘇軍進行圍殲。在德軍攻擊蘇聯的最初一段時間,這種戰術屢試不爽。
例如明斯克會戰,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就曾對蘇聯西方方面軍使用過鉗形攻勢。德軍先用步兵正面攻擊蘇軍,同時派出兩支裝甲部隊深入蘇軍後方。古德里安率領第2裝甲叢集從右翼突破蘇軍防線,向蘇軍後方猛插,而霍特則率領第3裝甲叢集從左翼向蘇軍背後突擊。兩支鐵流如同兩支鐵鉗,終於在蘇軍背後合攏,然後用力一夾,幾十萬蘇軍要麼被夾死,要麼投降。明斯克會戰,在短短20天的時間裡,蘇聯西方方面軍大部被殲滅,50萬人成了德軍俘虜。
基輔會戰被稱為世界軍事史上最大規模包圍戰,這次戰役其實德軍也是靠鉗形攻勢完成了對蘇軍的包圍。德軍以第1裝甲叢集和第17集團軍從南向北對基輔迂迴包抄,而德軍第2裝甲叢集和第2集團軍則從北向南對基輔進行包抄。德軍的兩股鐵鉗在洛赫維察匯合,完成了對基輔地區蘇軍的包圍。在德軍的強大攻勢下,被圍65萬蘇軍被迫投降。
以上只是德軍對蘇軍使用的兩次較大型的鉗形攻勢,在德軍的進攻過程中,鉗形攻勢其實被多次運用。
但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經常被德軍包餃子的蘇軍終於從師傅那裡學會了鉗形攻勢。由於德軍攻勢兇猛,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外圍工事均被攻破,保盧斯率領德軍第6集團軍打進了斯大林格勒城區,但是頑強的蘇軍卻用巷戰跟德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德軍甚至佔領了百分之九十的城區,卻始終不能完全佔領斯大林格勒。在幾乎被炸成廢墟的城區,德軍的坦克失去了往日的威風,不能充分施展,同時德軍的後勤補給也出現了嚴重問題,德軍的攻勢大不如前。
就在城區裡蘇德兩軍進行拉鋸戰的時候,蘇聯最高統帥部卻在積極調兵遣將,蘇軍調來了預備隊,從遠東也調來了援軍。蘇軍從南北兩個方向採取鉗形攻勢,在斯大林格勒西面,南北兩路蘇軍匯合把城中的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死死圍住。愚蠢的希特勒不僅不準保盧斯突圍,還讓保盧斯死守待援。前來援救的德軍被蘇軍打退,德軍依靠空中運輸為城中德軍提供補給,卻是杯水車薪,根本接濟不上。最後保盧斯在絕望中向蘇軍投降。這次鉗形戰術的運用,打了德軍一個漂亮的圍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