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已經發生的事實,不會因為個人意願而改變。但歷史是可以假設的,而且由於假設,歷史更加精彩。為什麼要假設歷史?因為歷史是有遺憾的,所以人們喜歡假定歷史,使它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發展,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這裡,讓我們假設一下晚明的歷史。如果朱元璋帶領創業團隊走過了明末,他能將明末起死回生嗎?他會做什麼來扭轉局面?
公元1644年春天,北京的天氣非常寒冷。崇禎皇帝派遣的軍隊,由於缺乏食物和物資,都在軍營裡。九邊重鎮的許多高階將領也投奔了李自成。他臨死前感到了淒涼。這時,天黑了,閃電雷鳴,一道閃電正向北京閃去。朱元璋帶著他的創業團隊回來了。
文臣參事:李善長、劉伯溫、朱升、宋濂;武將: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傅友德、沐英,還有藍玉,陣容相當強大。如果朱元璋跨入明末,取代崇禎,他有機會拯救明朝嗎?這個問題需要多方面的分析。元末,朱元璋是時勢英雄。他有長遠的眼光和足夠的勇氣。
當具備這些能力的朱元璋到了明末,影響明末是合情合理的。朱元璋能夠從乞丐到皇帝,從南到北統一起來。運氣只是一小部分。他是個真正的軍事天才。朱元璋不僅能與江山作戰,而且能治理江山。朱元璋最大的優勢是他有很強的自制力。他獻身於皇帝的工作,所以他不怕沒有人幫他處理事情。
即使是傳承了幾百年的宰相,也只能在朱元璋手中放棄,只能在朱元璋手中放棄。朱元璋之後,朱棣成立內閣,幫助皇帝承擔部分政務。可以說,朱元璋罷免宰相是史無前例的。崇禎在用人上也是大錯特錯,17年換了50多個內閣首輔,殺了10幾名大將,誰稍微有錯立馬大開殺戒,最後面對滿朝文武百官居然找不到一位扛旗人。
如果是朱元璋,朱元璋在那個時期不會殺這些大將,你不要說朱元璋殺功臣,所謂的殺功臣,也是在成功後的大臣,在沒成功以前你看朱元璋殺過誰?首先朱元璋會放權給這些大將,面對文官集團的嘰嘰哇哇,朱元璋可能連根拔起,本身朱元璋就是出色的將領,會重振軍心,打出末年該有的精彩。
當時,大慶進入山海關,攻佔北京。皇太極本人並沒有把握世界的統一。多爾袞說過,如果你有一隻腳,你就會有一隻腳的耳朵。如果你有一英寸,你就會有一英寸的耳朵。世界的統一是什麼。清朝攻打李自成時,正忙著殺李自成,卻沒有利用清朝已經進入關隘,沒有時間讓李自成處理的事實。
給他們錢和食物。最重要的是清朝的都城來了,南明一直在裡面打仗。友軍仍在前線與清朝作戰,後邊有人被刺傷。這樣的事情到處都有。明朝二百六十年的弊端很難再回來了。不是說朱元璋能自上而下解決整個系統。明朝滅亡的60%是由於氣候和食物,40%是由於內部士大夫的黨爭。
明末,黨的鬥爭在制度中根深蒂固,自上而下被徹底扼殺。如果不參加黨內鬥爭,就要被同僚趕出體制。晚明時期的黨爭和所謂士大夫精神,使官員繼續無所畏懼地成為黨爭的犧牲品。除非朱元璋能獨自承擔朝廷的一切政治事務,否則朝政的宮廷環境不會比崇禎好多少。
談到氣候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實際和不可避免的問題。無論朝廷多麼熟練,田裡的糧食都不會憑空長成。如果它們不生長,就不用吃東西了。如果他們不用吃飯,他們還得交稅。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逆轉。明朝,流放在哪裡?沒有食物和稅收。但當朱元璋被崇禎所取代時,明朝肯定會多活幾十年,不會被後金所毀滅。這樣的水平,可以讓宋朝活到幾百年,更不用說朱元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