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妙小的時候聰明伶俐,一歲就能說話了,這妙妙全家人都高興壞了,爺爺奶奶尤其把妙妙當成掌上明珠,逢人就誇自己的孩子有多聰明。妙妙的媽媽和奶奶以前一直關係不太好,但是在教育妙妙這件事情上面,兩個人卻達到了空前的一致。奶奶出於自己樸素的認知,覺得自己養大了兩個兒子,自己也沒有什麼文化,而兒子卻都非常出息,在城裡安了家,奶奶就覺得自己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奶奶一直奉行的教育就是不要太多幹涉孩子,讓孩子自由發揮。是成才的料就會成才。所以對待妙妙奶奶覺得不要過多的干涉,就好好的照顧孩子吃喝穿就行啦。
妙妙的媽媽倒是學了一些育兒的常識,她覺得應該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發揮孩子的潛能,也不想過多的干涉妙妙的自由發展。所以呀,在這兩位女人的主導下家裡人對妙妙統一的態度就是放養式。
苗苗很早就開始說話了,他的嘴對鄰居和周圍的人都很甜。當時廟會上正在學別人的罵人,還是對大人不太尊重。比如,當苗苗慢慢學會一些單詞,當他看到鄰居的奶奶,妙妙會說奶奶,你的白髮太多了,不好看。或者看到社群裡的老年清潔工會說爺爺,你的駝背跟駱駝一樣嗎。當然,鄰居們不會介意的。家裡人也認為孩子很聰明,沒有太多的干預,就讓孩子自由發揮。我沒想到妙妙把這種幼稚帶到了極致。現在妙妙五歲了。他經常毫無顧忌地說出我們的一些缺點。他評論社群裡的祖父母,不想回避。雖然每個人都說他們不介意,但他們不會帶自己的孩子去和妙妙玩。就像妙妙的小聰明一樣,父母必須想方設法避免它。雖然孩子很聰明,很早就開口說話,但如果不加以引導,他們的情商就會受到影響,導致人際障礙。幸運的是,妙妙仍然相對較小。如果父母能引導妙妙的小智慧,他們將有一個很好的機會糾正他們的孩子。
第二種小聰明就是孩子一直會想著自己,想著自己家裡人。妙妙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奶奶經常帶著妙妙去逛超市,超市裡面有很多散裝的食品,即便是食品旁邊標明瞭禁止品嚐,妙妙的奶奶也會不經意的拿起幾顆塞到嘴裡,還會給妙妙塞幾顆,奶奶說這是省錢。有時候跟小區裡其他小朋友玩,妙妙會不經意的拿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玩,當然也會把自己的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有一次完了以後,妙妙把自己的玩具還有其他小朋友的玩具都帶回來家裡,本來想著第二天到小區玩的時候再把小朋友的玩具給小朋友帶去,結果第二天,奶奶也忘了,小朋友的家裡人好像也忘了。就這樣呢,玩具就成了妙妙的了。奶奶還非常竊喜,覺得自己佔了便宜。在這樣的環境中,妙妙漸漸地非常懂事兒,也很聰明,什麼事情都想給自己家裡佔點便宜。
像妙妙這種年齡很小的孩子,家裡人的引導,對孩子的性格氣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人說話有禮貌並不是束縛孩子的天性,而是禮儀,情商的基本要素。讓孩子不要貪小便宜,培養孩子大氣寬容的態度,才能讓孩子從小就覺得自信,學會社會交換的法則,孩子才不會走上社會以後小家子氣,斤斤計較。妙妙的這兩樣小聰明毀了都是孩子,未來如果孩子還比較小,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