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是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具有極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早在19世紀,鈣就被列為植物必需營養元素,並與氮、磷、鉀一起稱為“肥料四要素”。
要做到科學補鈣,先了解鈣的吸收運輸規律。
1、土壤酸化影響鈣的吸收
鈣鎂元素在土壤pH6.5-8.5吸收效率最高,但是目前我們的土壤酸化嚴重。
2、鈣與其它營養離子易產生拮抗作用
土壤中銨態氮、鎂、鉀過高容易與鈣產生拮抗,影響鈣的吸收。氮肥過多,大量鈣進入葉片,導致葉片與果實爭鈣,加劇鈣的缺乏。另外,鈣離子與土壤中的硫酸根、磷酸根可生成沉澱,影響鈣的吸收利用。
3、土壤溼度和外界光照對鈣吸收影響
土壤乾旱缺水,鈣元素不易移動,加大了根系吸收鈣元素難度,降雨過大,植株易形成漚根,影響根系吸收。另外,鈣依靠植物蒸騰拉力向上運輸,光照不足影響蒸騰拉動。
4、鈣的特殊運輸特性
植物對鈣的吸收以Ca2 形式吸收,雖然有時鈣在土壤中含量很大,有時甚至比鉀大10倍,但鈣的吸收量卻遠遠小於鉀,因為只有幼嫩根尖才能吸收鈣。
鈣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透過木質部導管,在韌皮部中移動性差, 難以再運輸和分配到新生部位及果實,因此容易發生缺鈣現象。即根系吸收鈣可以向上運輸到葉片和果實中,但是葉片中吸收的鈣很難再次分配到果實中,加上果實蒸騰作用本來比葉片弱,所以才導致果實易缺鈣。
有很多農戶也知道鈣對作物的重要性,實際栽培生產中也注重鈣的補充,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根本原因就是不瞭解鈣的吸收運輸規律,補鈣不科學,費時費錢。
如何科學補鈣?
1、地上地下同步進行
鈣屬於惰性元素,很難從作物吸收部位移動到需求部位,所以單純葉面噴施補充量太少,所以在田間生產中,地下基施和葉面噴施相結合,更有效補充鈣元素。
2、宜早不宜晚
作物缺鈣等元素存在一定隱蔽性,等出現缺素症再去補充,往往已經太遲了,所以建議中微量元素補充一定要宜早不宜晚。
3、選用緩釋鈣肥
由於土壤酸化嚴重,各種離子互相拮抗,導致鈣利用率降低,因此建議可以選用一些緩釋鈣肥,緩慢均衡釋放,減少離子拮抗及與其它離子的沉澱,利用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