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對封神這件事有個精準評價,“封國以報功臣,封神以妥功鬼”。黃飛虎一家不過是功鬼,而李靖一家是功臣,兩者最大的區別是誰最後還活著。而即使一無所有的活著,肯定也比榮耀等身的死去強。
封神大戰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在仙界它其實該叫“闡截之爭”,在人間則應該叫“商周易代”。兩者稱呼不同,本質一樣,闡截之爭的本質是道統轉移,商周易代是法統轉移。無論是仙界還是人間,打下江山後第一件事都是瓜分勝利果實,死去的人、活著的人都要給個大義、給個名分,黃飛虎等戰死之士上封神榜,李靖等活著之人肉身成聖,本質上都是封侯拜將。
然而,又有不同。
你要說在仙界,李靖父子四人作為功臣,任意拿一人出來,得到的好處都是黃家所有人加一起也拍馬難及的;
而在人間,李家捨棄了一切披髮入山,黃家則留下了一枝血脈開枝散葉,那又是黃家所得到的(也是所留下的)更多了。
一、封官許願
封神戰前的世界,猶如暴風雨前的寧靜。
道門太上道祖鴻鈞安坐紫霄宮,大徒弟太上老君在玄都洞八景宮修身養性,二徒弟元始天尊在崑崙山玉虛宮開講玄奧,小弟子通天教主在碧遊宮內廣收門徒。西方教、妖族、天庭等勢力也都安安靜靜,蟄伏待變。
人間也堪稱盛世,太平天子紂王穩坐金鑾殿,號稱“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第一回語)”。而且紂王頗能納諫,本欲選天下絕色入宮,商容一番勸諫便就此作罷。
然而隨著一粒石子入水——女媧宮進香,世界突然掀起了滔天巨浪。女媧震怒,隨之眾聖響應,天地大數清晰的呈現了出來:
成湯合滅,周室當興;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將相之福。
前兩句講的是人間王朝的法統要從大商轉移到大周。中間兩句講的是道門將迎來一場劫數,無數修士難逃兵解之禍,這麼大一場劫難足以促成道統的轉移了。其時,以“有教無類、萬仙來朝”著稱的截教自然執道門之牛耳,道統的轉移就預示著截教的災難,元始、老君、西方二聖等都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聯起手來。
將道門和人間的氣運連線到一起的就是姜子牙,出身闡教的姜子牙下山,輔佐人間王朝,在兩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
正所謂“五百年有王者起,其間必有名世者”,不管人間天上,都要改朝換代了,這就意味著巨大的機會。誰抓住了這次機會,誰就有可能崛起為新時代的權貴,享有無上權柄。
權柄從哪裡來?
都是老大給的。
能坐大的老大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言出必踐,對於曾經許下的高官厚祿那是必須要給的,即使人不在了也得恩賜其子孫後代,最次都要“汝妻子吾自養之”。仙界雖然高大上,元始天尊雖然是聖人,但遵循的邏輯還是這一套。什麼與西方有緣、十二金仙度殺劫、三代弟子肉身成聖、斬將封神等等,本質上都是封官許願。
封神榜入榜之人365(實為370人),黃氏入榜之人計有7人:
黃天化(封神榜副,三山正神炳靈公)、黃飛虎(東嶽大帝)、賈氏(貌端星,黃飛虎妻)、黃天祿(西鬥五星官之一)、黃天祥(北斗九星官之一)、黃飛彪(河魁星)、黃飛豹(天嗣星)。
如果加上黃妃(黃飛虎妹),則黃氏入榜8人。然而竊以為加入黃妃不妥,黃妃固然是黃家人,但是已經嫁與紂王為妻,古人講究出嫁從夫,女人一出嫁就不是孃家人,而是夫家人才對。上面的賈氏既然算作黃家人,那麼黃妃就不能算,反之黃妃要算的話,賈氏就不能算,黃家不可能把兩樣都佔全了。
另外,黃飛虎官拜鎮國武成王,貴為大商軍界扛把子,麾下有四大家將,古代的家將實際是主家的僕役,稱之家奴雖然不敬,但卻是真實地位的反映。按常理言之,也該歸入黃氏。這四人分別是:
黃明(伏龍星)、周紀(南斗六星官之一)、龍環(西鬥五星官之一)、吳謙(豹尾星)。
所以黃飛家一家並非8人封神,而是7人或11人才對。
李靖一家無一封神,妻子殷夫人沒有進封神榜,應該早已身故,歸入塵土。而他們父子四人就厲害了,李靖、金吒、木吒、哪吒全部肉身成聖,幾乎壟斷了闡教三代弟子的成聖資源。
這就是黃、李兩家參加這場改朝換代得到的豐厚回報,應該說新時代(元始天尊)確實不曾辜負他們。
二、封神成仙
那麼,究竟是黃家,還是李家的勢力大呢?
第一個邏輯:讓我們先看看兩家在仙界,分別得到了什麼?
很多人覺得封神無限好,其實都是誤讀了原著。元始曾說:
塵世劫運,便是物外神仙都不能免,況我等門人,又是身犯之者,我等不過來了此一番劫數耳。
什麼劫數?殺劫。第六回雲中子說封神之由,其一正是“神仙遭逢大劫”;第十五回元始天尊“因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第八十二回十二金仙自雲“今日之會,正完其一千五百年之劫數”,種種語言,都能讀出十二金仙甚至元始本人對殺劫的恐懼。他們為啥要怕?直接歡歡喜喜戰死再封神不好麼?
原因就是封神封神,封的是神,是魂魄,死了(兵解)才能封。
而成仙,需要肉身,肉身一失,長生無望。
那位說了,我不能成鬼仙嗎?
鬼仙就是個偽命題。姜子牙告誡眾封神者“爾等其恪守弘規,毋肆私妄,自惹愆尤,以貽伊戚”,什麼意思呢?大白話就是,你們要好好工作,遵守公司規章制度,不要弄那些妖娥子,如果犯錯,後果自負。這分明就是招的一群臨時工,吃苦受累背黑鍋不說,人家還想搞你就搞你。
仙是啥?
雲中子拜謁紂王時,說了一大堆仙的好處,不下五百字,其中兩句說得特別好,“參乾坤之妙用,表道德之殷勤”。仙就是這樣:肉身常在,逍遙修行,長生不老。
封神者,真心啥也不是。
所以黃家一大家子的封神者,其實都是鬼神,而不是神仙。分清這點很重要。
有沒有權利呢?
黃天化管三山,黃飛虎為五嶽之首,不能否認,權利還是很大的。
再看李家。
肉身成聖的聖,只有兩個解釋,一個是成為聖體,也就是說有成聖的契機;另一個是成為聖人,跨越數萬年苦修,一步證道。李靖父子四人的肉身成聖,極有可能是成為聖人,原因是在原著第14回,哪吒蓮花化身成功之後有一首詩,說哪吒“歷代聖人為第一,史官遺筆萬年新”。
想一想,曾經並肩作戰的兩個家族,李家的人都證得混元道果成為萬劫不磨之體了,黃家的人還在封神榜上苦捱日子,這就像多年以後曾經睡在你上鋪的兄弟成了世界首富,你還在工地上刨吃的,巨大的社會差距是多麼讓人難堪,又是多麼令人絕望!
總而言之,封神比之成仙,猶如陋室之與皇宮比大,又似螢火之與皓月爭輝,把黃家和李家相比,不是對黃家的抬高,而是對黃家的羞辱。
這是在仙界的對比。
三、伴君如伴虎
第二個邏輯:兩家在凡間又分別得到了什麼?
說黃家是封神第一悲情家族不為過,在商朝黃飛虎東征西討,父親黃滾一大把年紀還在界牌關鎮守邊關。及至入周,商周兩國正式開戰,黃家老少再次披掛上陣,血戰沙場。如此二十餘年,一家男丁幾乎全部戰死,只剩下一老一少。
老的是黃滾,八十餘歲;少的是黃天爵,三十來歲。黃家的血性和血脈,就靠他們傳承了。
黃家的遭遇,好似明朝靖難之役時的徐增壽。
徐增壽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最小的兒子,燕王朱棣是他的大姐夫。徐增壽跟姐夫關係極好,燕王未起兵時,建文帝問他燕王會不會反?他斬釘截鐵的說不會。等到靖難之役時,又多次將京城虛實告訴朱棣。北軍渡江,建文帝審問徐增壽,他半晌無言,被建文帝親手一劍砍死。朱棣進宮後撫屍痛哭,最後追封為定國公,令其子承嗣。後隨遷北京,有明一代,定國公一系倍見恩寵。
武王不是刻薄寡恩之人,黃家滿門忠烈,他給出的封賞只會比朱棣高而絕不會更低。黃天爵後來應該會繼承武成王的爵位,慢慢將家族發展壯大,成為望族,只要不犯謀反重罪,當與周朝國運相始終。
而李靖則與范蠡絕似。
吳越爭霸,勾踐臥薪嚐膽,任用文種、范蠡,終於滅了吳國。文種不肯捨棄富貴,被勾踐逼令自殺。而范蠡則覺得勾踐可以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滅吳之後遺書而去,乘舟出海來到齊國,居住在海邊,辛苦經營,最後成為鉅富。齊人請他為相,他掛印散財而去,又隱居到陶(今山東荷澤定陶),再次成為鉅富,世稱陶朱公。
《史記》說:
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
范蠡當官,位至卿相,經商則富有天下,堪稱春秋末期最大的人生贏家。他深通避禍之道,不留戀權勢富貴,說走就走,絕不拖泥帶水,最後得到善終,保全了家族。
倘若褪去李靖身上的神仙光環,我們會發現,他最後的選擇簡直和范蠡如出一轍。姜子牙封神之後,李靖帶著三個兒子、楊戩、雷震子、韋護等七人拜別武王及文武百官,從此歸隱山林,不失為陶朱公。有詩讚道是“別駕歸山避世囂”,只不過不知避的是不是喜怒無常的君王?
李靖等既然拋棄了一切歸隱,那麼自然也捨棄了塵世一切的功名富貴,乃至所有曾存在過的痕跡。換句話說,他們在凡間什麼都沒得到。
所以如果問在人間,兩家勢力誰大?我覺得沒有爭議,當然是黃家。
但再辯證的看一下,焉知武王不是勾踐?焉知以後的姬家不會出勾踐?一旦賭輸了,黃家就會像文種一樣玩完。前868年,武王伐紂約兩百年後,姜子牙的後裔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在仙界,閘教二把手燃燈道人,十二金仙中的懼留孫、慈航道人、普賢真人、文殊廣法天尊,三代中的韋護等,都進入了西方教,背後原因為何?讓人細思極恐。
所以這玩意兒,最終還是看老大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