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明軍要犧牲幾個人才能殺死一個浪人,為何倭寇戰鬥力如此強悍?

由 伯國平 釋出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唐服流雲天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說倭寇戰鬥力不強的人,基本都是胡言亂語。
首先我們要區分倭寇和中國海盜。
在明朝中後期的倭寇潮中,真正的日本倭寇數量最多佔到三成,另外基本都是中國海盜和姦商的帶路黨。
這些帶路黨逐步不滿足於帶路,轉變為中國倭寇。
真正的倭寇,戰鬥力還是比較強的,他們基本都是來自戰亂日本的海賊。
這些海賊也是職業軍人,以搶掠為生。而當時日本軍閥割據,即便商船也是有人罩著的。
海賊隨時都可能作戰,如果沒有戰鬥力豈不是尋死。
就單兵作戰能力來說,俞大遒和戚繼光時代,曾經招募了一些民間的武僧作為特種部隊使用。
這些武僧平時除了唸經以外,就是練武,可以說練武就是他們的工作。
就單兵武藝來說,這些武僧都是很強的。
然而,這些武僧在近戰格鬥中卻絲毫不強於倭寇,幾次戰鬥就傷亡殆盡了。
由此,可以側面證明倭寇的作戰能力。
這很容易理解:倭寇就是靠拼命吃飯的,如果不強怎麼可能做這一行,又跑到異國他鄉來搶掠,除非他活夠了。
相反,中國倭寇戰鬥力就較低,但人數多,熟悉中國地形民情,和倭寇狼狽為奸。
為什麼倭寇開始能夠囂張?
道理很簡單,他們的對手太弱。
明朝採用的衛所制度,在中後期幾乎崩潰。
原則上,每個衛所大概3000多人,衛所計程車兵和軍官都是世襲制度。也就是,士兵時代必須從軍,必須讓孩子中的一個頂替自己的位置。
然而,軍官也是世襲,士兵卻難以成為軍官,只能世世代代做士兵。
這就形成了一種封建奴役關係,士兵世世代代為軍官服務,形同奴隸。
士兵不得違抗軍官的命令,也無法離開軍隊。
關鍵的是,衛所中後期已經不是用來打仗的。
衛所採用屯田制度,大部分士兵必須透過種地養活自己,還需要繳納沉重的賦稅,還不如普通農民。
最終,衛所就變成了一種徒有虛名的軍事組織。所謂的衛所士兵其實就是一群農民,甚至連民兵都算不上。
這些士兵常年處於窮困交加,還被軍官當做奴僕的地位,沒有人會傻到去為軍官拼命作戰。他們也不能作戰,因為常年不做軍事訓練,沒有合適的武器,更毫無作戰經驗。
這樣的衛所士兵去對付倭寇,簡直如同羊入虎口,幾個人能對付一個就不錯了。
說幾個例子,在平型關戰鬥時,2個鬼子背對背拼刺,能夠對抗五六個八路軍戰士,並不落下風。
崑崙關戰役中,1個日本兵受傷後躲入山洞,拼死不投降。桂軍士兵強攻,被日本兵用1杆步槍打死打傷六七人,這才將他用手榴彈炸死。
這就是軍事素質強悍計程車兵。
要知道,八路軍和桂軍士兵的戰鬥力也不弱,還是職業軍人,尚且如此。
更別說,那些實則是老百姓的明軍。
然而,只要使用正規軍,對付倭寇並不困難。
為啥?倭寇畢竟數量稀少,而且是海賊,不是專業的陸戰武士。
所以,戚繼光招募3000義烏兵,用了一個鴛鴦陣,短時間內就消滅了倭寇。
倭寇的戰鬥力
人員組成:
現在稍微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了,所謂“倭寇”,大部分實質上是中國東南沿海的走私商人組建的武裝力量,主要人員是中國沿海的失地農民、破產商人、及部分慣匪和盜賊。另外還有少量的日本武士浪人等。要說戰鬥力,其中部分的日本武士浪人的單兵能力還將就能行。
武器裝備:
倭寇主要裝備還是為刀劍弓箭一類的冷兵器,也有少量的西方火繩槍,沒有制式盔甲等防具。
戰術特點:
這個真不好意思說,從軍事角度講,倭寇除了機動性比較強(靈活選擇登陸地點,戰鬥不利時撤退快)外,幾乎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特點,其作戰方式一般都是一群人憑藉武勇,毫無戰術和紀律的“豬突”,說白了,就是大規模的鬥毆而已。
明軍的戰績
總的來講,明末的倭寇就是一群根本沒有任何基本軍事素養,僅靠個人武勇進行“群毆”的暴徒而已。
遺憾的是,即使在這樣的“敵軍”面前,南方明朝正規軍隊的表現讓人“歎為觀止”。
千里海防,處處漏風,倭寇隨時大搖大擺的登陸,遇到明軍,倭寇一個衝鋒隨時可以將明軍打散。甚至在1555年,一隊不到100人的倭寇團體可以橫行南方,一路打到南京,還攻掠州縣二十餘處,殺傷明軍4000餘人,更其中還不乏中高階軍官。這特麼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要知道就是西班牙人征服原始的印加帝國也用了好幾百人,再加上病毒好不好。
“戰五渣”的南方明軍
客觀的講,當時北方明軍因為防備蒙古,此時還具備了不錯的軍備水平,能將蒙古人穩穩的壓制在長城以北。
但南方的明軍,承平近200年的時光,早已腐朽,而朱元璋自作聰明的定下“軍戶制”,從根本上就註定了悲劇。此時南方明軍,基層士兵實際上已經成為了高階軍官的佃戶和奴隸,連基本的農民都不如,早已沒有了基本的軍事素養。而軍官們則成為了一個個的地主,扣兵餉,喝兵血,那是常態化的。文官們也在繁華的江南醉生夢死,燜頭髮財。如此官場和軍備,被倭寇打了一記又一記響亮的耳光。
打破倭寇的神話
就像前面說的,被吹的神乎其神的倭寇其實也是草包一堆,在真正意義的正規軍隊面前只是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而已。
倭寇雖然狠狠的打了腐朽的大明南方官場和軍方的臉,但大明畢竟底蘊還在,隨後以戚繼光為代表的將領和軍隊則讓倭寇和南方的其他明軍見識了什麼才叫真正的軍人。
兩個字——“吊打”。
毫無懸念的吊打,戚家軍從1559年起在東南參與抗倭大小戰鬥80餘次,全勝。多次全殲敵軍,共擊敗倭寇數萬人,自身總傷亡百餘人左右,其中多次戰鬥自身傷亡在十人以下,最多一次也不過六十九人——這就是所謂的戰力強悍的倭寇?這就是被吹出天際的倭寇?
戚家軍兵員雖是義烏礦工,也同樣是江浙子弟,也同樣用的刀劍火銃,雖然有著名的“鴛鴦陣”和嚴格的軍紀,但特麼既然稱為軍隊,紀律和陣法操練不是最基本的麼?官員們大肆表彰戚家軍的功績只是用一塊遮羞布來掩蓋整個南方軍隊和官場的腐朽而已,而戚家軍也是那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