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取消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鉤的研究生教育改革舉措,順應了輿論呼聲。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中國傳媒大學(簡稱中傳)於近日宣佈啟動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進行學制改革,博士研究生學制由3年改為4年;建立基本文獻閱讀制度,3次檢測考試均不能透過者,實施分流或終止培養;取消碩士生髮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鉤等一系列“動作極大”的改革措施,引人關注。
據前不久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訊息,2019年,我國在學研究生數達到300萬,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規模達到110萬。我國研究生教育,已經從“數量時代”,步入“質量時代”。下一步發展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這也是過去10多年來,我國改革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所在。
而中傳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正是指向如何加強對研究生的過程培養、管理,以此提高培養質量。事實上,影響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關鍵,就在於怎樣強化過程管理與過程培養。以此而言,中傳的這次改革對準了靶心,其建立基本文獻閱讀制度、取消碩士生髮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鉤等系列措施,無疑是切中了研究生培養中的痛點、難點問題。
近年來,我國一些高校為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集中清退了一批超期的碩士、博士。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研究生培養質量問題,輿論也質疑學校為何過了這麼多年才進行清退,有的學生甚至與學校已失聯數年。要提高培養質量,就需對研究生實行過程評價、淘汰,即在求學過程中,如研究生達不到學校的培養要求,就進行及時分流、清退。
中傳建立基本文獻閱讀制度,要求博士生基本文獻閱讀不少於150種,其中著作不少於50種,對文獻閱讀情況進行檢測考試,正是重視過程培養的一項務實舉措。基本文獻閱讀能力,是進行學術研究的重要前提,是夯實研究生教育的基礎,直接影響其學術研究的深度與質量。現實中,我國很多研究生閱讀文獻不多,對本專業領域已經進行的學術研究,有哪些有影響力的學術著作都不瞭解,其論文的質量可想而知。
我國不少研究生培養單位也有文獻閱讀的要求以及相應的能力考核,但建立基本文獻閱讀制度的高校不多。為此,中傳建立基本文獻閱讀制度與檢驗機制,所有研究生都需透過考試後才能進入論文選題階段,而且每名研究生只有3次考試機會,3次均不能透過者,就將實施分流或終止培養。以這種過程培養中的淘汰機制來確保研究生教育質量,無疑有其示範性。當然,落實這一措施,不能簡單地給學生布置任務,還需導師制訂個性化培養方案,進行學術閱讀指導。
而中傳取消碩士生髮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鉤的舉措,則順應了很多高校教授和社會輿論的呼聲。將發表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鉤,不但於法無據,也沒有起到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作用,反而滋生了急功近利的學術風氣,以及買賣論文、抄襲造假等學術誠信問題。而在取消發表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鉤後,要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就必須加強過程管理,要求導師履行導師職責,以及每一門研究生課程教學,都對學生提出高標準、嚴要求。
以此來看,中傳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因其“動作極大”,改革難度也不小,需下定決心解決發展研究生教育“重數不重質”,“重結果評價,不重過程管理、過程評價”的頑疾,並對準“卡脖子”的關鍵問題,而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健全導師制的改革。這也是此次中傳改革措施的一部分,期待中傳能在此有實質性突破,進而使其系列改革水到渠成。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何睿 校對:賈寧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