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在當今社會,由於缺乏教育,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含幼兒園)的孩子,表現出來的是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願與人交流、分享,也沒有了互助與合作,這將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影響並阻礙社會的進步、民族的發展。所以我們教育人必須從小孩抓起,從小事抓起,從基礎教育抓起,家校結合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一、瞭解合作,培養孩子合作精神

合作就是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方式。合作已成為了全界的話題,合作成功與否將會影響人類的生存、世界的發展。而現在的孩子,特別是農村的孩子,由於父母在外打工,全由爺爺、奶奶在家照顧,而爺爺、奶奶並不明白在當下的社會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甚至他們連“健康”的新內涵都弄不清楚。

他們對孩子的溺愛卻讓多數孩子都變得性格孤僻、內向、不願與人交流、分享,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合作意識,更談不上合作精神。任由孩子這樣發展必將影響孩子的人生,影響社會的進步和民族的發展。所以學校和家庭必須要從孩子的長遠發展著手,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特別是合作能力,讓孩子能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優秀接班人。

二、給孩子提供合作的機會

(一)從細節入手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以小見大,從常發生在孩子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如親子郊遊,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再給孩子安排合適的任務。像讓孩子準備水、食物、餐具等等,出發前不要提醒,讓孩子獨立完成準備工作。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可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提示,讓孩子體驗所帶來的不好的後果。讓孩子認識到,由於自己沒按計劃完成任務,不但影響了自己,也影響了家人。透過孩子的親身經歷,讓他懂得合作在活動開展中的重要性,要想順利的完成團體活動,就離不開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

孩子天生愛玩,而現在有許多遊戲、玩具的使用都需要有多人參與合作才能完成,像搭積木、跳繩、過家家等。特別是現在積木,能按照一定的“設計要求”搭出不同的建築物或小動物來。這個遊戲看起來簡單,但如果沒有人很好的配合,也很容易前功盡棄。

所以,每當孩子能按照“設計要求”搭建成功時,他們都會產生強烈的成就感,甚至去向同伴炫耀自己在合作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相互“炫耀”的過程中也對同伴產生了認同,對團隊合作有了更深的認識。

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同伴之間的爭執,但為了更好的完成作品,最後都會透過溝通走向合作。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58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