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舊中國滅亡了,新中國誕生了
劉少奇、中國民主同盟主席張瀾等人士,也分別在政協會議上講話。特邀代表宋慶齡用上海方言致辭時,會場一度短暫停電,大家都悄然無聲地等待著。恢復通電後,她繼續從容地演講,“同志們,讓我們現在就著手工作,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與富強的新中國,和全世界的人民聯合起來,實現世界的持久和平”。代表們報以熱烈掌聲。
《人民日報》9月22日頭版頭條發表了《毛主席開幕詞》。當天的社論《舊中國滅亡了,新中國誕生了!》寫道:“從此,全世界的人都將看到中國人民以空前英勇的姿態站起來,成為有高度文明的新社會新國家的光榮的主人。”
北平各機關團體、工廠的彩車自發湧入街頭,許多民眾、高校師生紛紛舉著標語和毛澤東、朱德的畫像遊行慶祝。人們一邊扭著秧歌一邊高呼口號,“慶祝人民政協成功”“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來到中南海門前。眾人在掌聲中歡呼“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北京大學的一些同學聚在一起閱讀《人民日報》,當朗誦到“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時,大家一致舉手呼喊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經久不息。
葉聖陶出席了政協會議開幕式,他認為從講話內容來看,“自以毛氏之言為充實”。隨後,葉聖陶應新華廣播電臺的邀請,擬寫了約800字的廣播稿,談參會感想。其日記有以下記述:“餘從毛氏所謂‘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發揮,謂以後必將湧起愛國主義之高潮,因為一切都屬於人民自己所有。此意殆未經人說過。”
二、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
從此站立起來的中國人,還有許多國是有待共同商定,比如國都、紀年、國旗、國歌、國徽、國號等議題。
“國旗”議題經過多輪討論後,政協會議代表們逐漸聚焦於紅底上綴以一黃星、一黃帶的構圖方案。但張治中認為如果在國旗中間加上一條黃帶,容易被誤解為把國家、革命分裂為二,建議另行斟酌。由上海市供銷合作總社調研科副科長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最終脫穎而出。當時,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工作人員將備選方案都作了匿名處理,只標註編號提交給代表們討論。“五星紅旗”方案即為《國旗圖案參考資料》第32號徵稿。
9月25日晚,毛澤東在中南海豐澤園召集周恩來、郭沫若、馬敘倫等近20人,就“國旗”等議題座談。據參與記錄的彭光涵回憶,在討論中,毛澤東表示過去我們腦子老想在國旗上標出中國特徵,因此畫一橫槓代表黃河;其實許多國家國旗也不一定有什麼該國特徵,蘇聯之斧頭鐮刀,也不一定代表蘇聯特徵,英、美等國的國旗也沒有什麼該國的特徵;代表國家特徵可在國徽上表現出來。“他拿著放大了的五星紅旗圖案說,大家都說這個圖案好,我看這個圖案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實際,表現了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我看這個圖案是較好的國旗圖案。毛主席說後大家一致熱烈鼓掌表示贊同”。對於是否修改《義勇軍進行曲》歌詞後再作為國歌的問題,毛澤東也一錘定音:我們要爭取中國完全獨立、解放,還要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所以還是保持原有歌詞好。
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名稱,雖然在毛澤東於1948年1月起草的《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中已經出現過,但當時人們使用的多為“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商議“國號”時,黃炎培等人士主張用“中華人民民主國”。清華大學教授、法學家張奚若則建議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他認為“人民”與“民主”詞源學上同源,且前者已包含“民主”之義。
國號之後是否繼續用括號標註“中華民國”字樣,曾引發與會代表們激烈討論。為此,9月26日,周恩來、林伯渠專程在六國飯店設宴,聯名邀請張瀾、徐特立、何香凝、沈鈞儒、吳玉章、司徒美堂等代表繼續商議,他們大多年屆七旬。周恩來開門見山,稱承毛主席之命,特邀諸位長老至此討論。黃炎培考慮到老百姓的使用習慣,建議暫留“中華民國”四個字。年屆八旬、長期主持商務印書館經營管理的張元濟則力主刪去。何香凝稱“中華民國”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一個成果,個人認為如果能照舊用最好,如果都不贊成,那就不再堅持己見。“主刪”的建議獲得多數認可。沈鈞儒說明刪去“中華民國”四個字,沒有忽視辛亥革命的意思,也便於將來與他國訂交時簽署檔案。
9月27日,國都、紀年、國歌、國旗議案在政協會議上透過。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定於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京,紀年採用公元,本年為1949年。此時,陶峙嶽、包爾漢已率領新疆軍政人員通電起義的訊息傳來了。毛澤東、朱德隨即在覆電中表示“極為欣慰”,並希望他們維持民族團結和地方秩序,與人民解放軍合作,“廢除舊制度,實行新制度,為建立新新疆而奮鬥”。
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政協會議進行到9月30日下午,主要議程為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
後來出任人民日報社總編輯等職的李莊,當時在會場見證了選舉時的情形。毛澤東當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訊息一經宣佈,“全場代表一致起立,熱烈鼓掌。樂隊奏起‘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的樂曲。代表們合著樂聲的節拍鼓掌,其中並響著此起彼伏的‘毛澤東萬歲’的口號聲”。
當天下午6時許,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主持奠基典禮的周恩來首先致辭:“為號召人民紀念死者,鼓舞生者,特決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建立一個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全體代表默哀後,毛澤東宣讀了他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撰寫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戎馬半生的毛澤東,揮毫為紀念碑題寫了兩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題字,並且叮囑工作人員,多請專家們提意見,問問哪一幅可以用,也可以從中選取單個字重新編排,如果認為寫得不好,還可以重寫,盡顯謙敬之情與肅重之意。“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百千萬捨生取義的英烈中,就有毛澤東的堂妹毛澤建,胞弟毛澤覃、毛澤民等多位家人。楊開慧犧牲前曾表示:死不足惜,惟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噩耗傳來,毛澤東寫下:“開慧之死,百身莫贖……”其悼亡詞作“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更是沉鬱頓挫、千迴百轉。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曾幾何時,為尋找救亡圖存的道路,多少中華兒女、志士仁人前仆後繼、以身許國,力求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有言:“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林覺民寫下纏綿悱惻的《與妻書》後,同樣捐軀赴國難,視死如歸。孫中山辭世前勉勵大家:“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必依照餘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只是,變法圖強、君主立憲、資產階級共和制等救國方案先後都抱憾而終。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面對外敵來犯、神州陸沉、故國飄零的時局,艾青有著深沉的喟嘆:“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戴望舒“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在郁達夫的短篇小說《沉淪》中,彷徨孤絕、沒有倚靠的“留日學生”蹈海自沉前發出悲鳴:“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方誌敏在《可愛的中國》吐露心聲:“假如我還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瘞骨的地方,或許會長出一朵可愛的花來,這朵花你們就看作是我的精誠的寄託吧……”
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的天安門(初名“承天門”),寓意“外安內和,長治久安”,數百年來見證了中國歷史的滄桑變幻。這裡既掛出過“建設東亞新秩序”的條幅,“祝南京陷落”的牌子,也掛上過蔣介石畫像、“天下為公”等標語。俱往矣,及至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的橫幅懸掛了在天安門城樓上。時任新華社社長的胡喬木擬寫的兩句標語“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也被懸掛在了天安門城樓左右兩側。開國大典後,周恩來等人建議保留這兩句標語,後被修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沿用至今。
五、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梁思禮剛獲得辛辛那提大學自動控制專業博士學位,便與其他20多名留學生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客輪,從美國啟程返回祖國。他們在船上製作了一面五星紅旗並舉辦慶祝會,為新生的共和國獻禮。
5個月後,已取得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終身教授職位的華羅庚,與朱光亞、王希季等數十位留學生,同樣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踏上了歸國旅程。轉道香港時,華羅庚寫下《告留美人員的公開信》:“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朋友們,我們都在有為之年,如果我們遲早要回去,何不早回去,把我們的精力都用之於有用之所呢?總之,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該文經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引起強烈反響。李四光、鄧稼先、塗光熾、郭永懷、師昌緒等大批各擁專長的學人紛紛動身回國。而為了促成錢學森歸來,中國政府後來釋放了11名美國軍事人員。“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是絕不會不愛人民的,絕不會不愛國的。”在美國求學和工作了20年的錢學森後來回憶說,“這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學習,後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的是日後回到祖國能為人民做點事”。
在政治抒情長詩《時間開始了》中,詩人胡風不但為曾經遭受災難的“祖國母親”獲得新生奉上了“歡喜的淚”“感激的淚”,同時謳歌了毛澤東這位“中國大地最無畏的戰士”,“你鎮定地邁開了第一步,你沉著的聲音象一響驚雷—— ‘全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這句豪邁的名言,經口耳相傳,演化出多種版本,諸如“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了”。在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等職的龔育之看來,毛澤東的原話是“中國人”,不是“中國人民”,強調的是所有中國人的民族立場。正如毛澤東所言:“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