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歷史往事二三則!

今天有朋友問青燈,為什麼最近的文章顯得比較悲憤,沒有前些日子的意氣風發與躊躇滿志,青燈如果在文章中一一作答,恐怕又不能順利的發表了,不如繼續聊一些歷史往事吧。
一、東漢的班固作《漢書》,其中記載了公儀休“拔葵去織”的小故事。春秋時期,公儀休因為才學優異、品格高尚而做了魯國的國相。他作為魯國的百官之首,遵奉法度,不改變規制,因此魯國的百官人人欽佩、紛紛效仿。
回首歷史往事二三則!
公儀休非常喜歡吃魚,曾經有人因為私事找到他辦事,送上兩條鮮魚作為禮物。公儀休當即推辭:我正因為喜歡吃魚,並且想以後還能繼續做國相買魚吃,所以現在拒絕你的魚,如果收了你的魚卻不得不為你辦事,丟了職務,以後想吃魚也不可得了。
公儀休吃了冬葵蔬菜感覺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園中的冬葵菜都拔下來扔掉;看見自家織的布好,就禁止自己的妻子再織布,當別人問他原因,他說:我既食國家的俸祿,家中便不應再織帛、種葵,做與下人爭利的事,如果我再做,那些農人便沒有飯吃了,故而“拔葵去織”。
數千年前,一個小國的大臣尚且能夠清廉如水,並明白與民爭利的重大影響,數千年後的委內瑞拉等國家,是否應該為此汗顏。
二、1957年 11月,赫魯曉夫宣稱蘇聯要用15年時間在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上趕超美國。他在各種媒體上不斷的宣傳:我們知道有這樣的口號:七年的計劃要用三四年完成。今天我們生活得好,明天將生活得更好。而就在這時蘇聯人民卻看著電視排著隊買麵包。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前蘇聯蘇共的公信力就這樣一點點的不斷下降,直至喪失殆盡,這從根本上動搖了蘇共執政的社會基礎,最終導致蘇共垮臺。
回首歷史往事二三則!
後人總結前蘇聯解體的原因時,其中分析有很重要的一點:考察一個國家統治者的政績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看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而當時的蘇聯,在綜合國力遠不如美國的情況下,非要維持與美國相當甚至高出的軍事力量,加重了前蘇聯的經濟負擔,從而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政府的許諾無一實現,老百姓每天在電視上看政客們表演,喊口號,生活中卻不得不為多賺一個盧布而奔波。
古羅馬歷史上有一個典故叫做“塔西佗陷阱”,意思是當一個人或者群體失去公信力時,不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說假話,做壞事。這也是後來連鎖反應發生的根本原因。
三、香港經濟學家郎鹹平曾經說,人類犯錯誤,大部分人是無知的,少部分人是無恥。還有一種人既無知,也無恥。譬如,隔壁曹縣的金三曾經說,曹縣的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完全沒有必要改革。
回首歷史往事二三則!
為什麼金三敢說這樣的話,因為有了特權就有了一切,特權就是商品,是此地老百姓獲得的恩賜和活下去的希望。比如金二於2011年12月16日夜間去世前,審批了最後一份檔案,這是一份為了迎接元旦,可以給平壤市民供應青魚和明太魚的的檔案。老百姓連吃什麼和不吃什麼都由擁有特權的人說了算,沒有選擇的自由就等於沒有自由。
深夜回首歷史往事二三則,不得不令人扼腕長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88 字。

轉載請註明: 回首歷史往事二三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