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下令伐吳時為何只有秦宓冒死勸阻,其他人都認為伐吳正確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第一,勸阻的並不是只有一個大臣。

趙雲也勸阻過。劉備沒聽。諸葛亮可能勸阻過,也可能沒有勸阻。但他的心裡肯定是反對討伐東吳的。

諸葛亮後來曾經說過,假如法正還活著,一定能夠勸阻主公討伐東吳,就算不能勸阻,也能讓大軍安然無恙。

從這段話可以反推,當年有很多人曾經反對劉備討伐東吳,只不過都沒有說服劉備。

第二,討伐東吳也是正確的戰略選擇。

劉備下令伐吳時為何只有秦宓冒死勸阻,其他人都認為伐吳正確嗎?

俗話講,柿子專撿軟的捏。兵法講,避實擊虛。打仗當然要先打弱的再打強的。

當時的情況是,魏國國力強盛、軍力強悍。蜀漢討伐魏國,難度可想而知!劉備久經沙場,清醒的認識到,以蜀漢一州之地,完全不可能打敗魏國!只有進一步發展壯大,擴大地盤和實力,才有可能打敗魏國。

相對來講,東吳實力要弱的多。整個東吳一共十萬軍隊,但是面積太大,防線太長,就在荊州的軍隊不超過五萬。劉備舉全國之力,以壓倒性的兵力攻打荊州,完全有可能奪取荊州。從而徹底扭轉蜀漢與東吳之間的國力對比。也為關羽報了大愁。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順溜而下,吞併東吳,與曹魏劃江而治,平分天下。那時候就可以大舉北伐,與曹魏一決雌雄了!

比所謂“先南後北、先易後難”之策!

劉備下令伐吳時為何只有秦宓冒死勸阻,其他人都認為伐吳正確嗎?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定的就是這個策略,這才一統天下。

劉備討伐東吳的策略沒問題。問題是仗沒有打好!如果他打贏了夷陵之戰,奪取了荊州,那天下的大勢又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第三,劉備不怕東吳翻臉

劉備清醒的認識到,東吳是陰險的小人。與東吳的聯盟脆弱而危險。一味的妥協退讓,只會讓東吳更加猖狂,而不能讓聯盟更加鞏固。只有既拉攏又鬥、爭,才能在鬥、爭中求團結。

劉備知道,就算自己奪取了荊州,東吳也不敢和自己徹底翻臉。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強敵曹魏。東吳別無選擇,必須聯合劉備。

所以,討伐東吳,奪取荊州,對劉備有百利而無一害。

最後,劉備恨透了東吳。

劉備下令伐吳時為何只有秦宓冒死勸阻,其他人都認為伐吳正確嗎?

東吳曾經兩次背信棄義,偷襲荊州!而且都是在劉備集團發展的關鍵階段。兩次偷襲,都給劉備造成了極為慘重的損失。

劉備恨透了孫權,一定是要報復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09 字。

轉載請註明: 劉備下令伐吳時為何只有秦宓冒死勸阻,其他人都認為伐吳正確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