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明珠暗投 鄒陽
明珠暗投是一個成語,原來本身的意思是閃閃發光的珍珠貝放到路上的行人面前,行人雖然看到沒有不愣住的但是誰也不敢去拿。後來也指把閃亮的珍珠放到黑暗不見光的地方,用來比喻好的物品或者珍貴的物品卻落到了不太識貨的人受手裡,得不到原有的重視。後來也引申為比喻有才能見識的人卻沒有得到重視,也就是說好的人才賢士投靠了昏庸的人而不被人欣賞。
鄒陽雕塑
明珠暗投和鄒陽聯絡起來,是因為這個成語之所以出現是因為鄒陽的一個典故。
鄒陽是漢朝時期很有才能的人,開始的時候跟隨著吳王,後來因為吳王陰謀造反鄒陽勸而不聽,鄒陽便改投梁孝王劉武的門下。但是因為被小人奸臣進讒言陷害,被抓進牢獄之後準備處死。
在這樣的情況下,鄒陽在牢獄中給梁孝王寫了封信,除了舉出前朝的例子證明能人賢人總是引起別人的嫉妒陷害之外,還做了一個比喻,說:“如果把珍貴的明珠暗暗投放到滿是行人的路上,就會引起路人之間的警惕和憤怒,用這樣的比喻來說明自己就如那顆明目之珠一樣,因為自己的才能而被別的小人嫉妒憤恨,於是陷害侮辱自己,引來了災禍和您的誤解。”
後來梁孝王看了這封信果然下令讓人把鄒陽放了出來,鄒陽在梁孝王身邊之後也做了許多的貢獻,真如一顆耀眼的明珠一樣,這就是“明珠暗投”這個成語的由來,後人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也經常引用這個成語。
鄒陽獄中上樑王書
鄒陽獄中上樑王書說的是鄒陽在獄中寫給梁王的書信,其實也是鄒陽的申辯書。那麼鄒陽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上樑王書呢?
鄒陽獄中上樑王書節選
鄒陽開始的時候跟隨的是吳王劉濞,後來因為劉濞叛亂造反,鄒陽上書進諫想勸服吳王,奈何吳王不聽,於是鄒陽離開吳王又跟隨了梁孝王劉武。劉武是漢文帝的小兒子,也就是漢景帝的弟弟,劉武覬覦漢景帝的地位,鄒陽全力爭取劉武打消這個念頭,但是劉武身邊還有羊勝和公孫詭兩個人,這兩人相繼進讒言陷害,鄒陽被捕抓進牢獄之中,就是在這個時候,鄒陽在獄中上書梁孝王,其內容情感豐沛濃郁陳詞又慷慨激昂,梁孝王劉武看了深受感動,於是下令釋放鄒陽。後來鄒陽的這篇《獄中上樑王書》因為內容富於文采且意義非凡,被稱為是漢代散文著名篇章之一。
文中說道鄒陽曾經認為只要對國家忠心對主公忠心就可以收到器重報答,而誠實也不會遭受到別人的懷疑,可是現在直到他被抓進獄中就有些不這樣認為了。鄒陽接連用一些歷史上的事件加以證明,就是為了讓梁孝王能夠明白他的忠心,改變自己的初衷,這樣一來,他的用心才不會被白費。
鄒陽雖然身體被囚禁在牢獄之中,但是他卻並不哀求討饒,更不會獻媚迎合,並且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依舊上書繼續諫言,字裡行間充滿了他對國家的情誼對梁孝王的忠誠,充分的顯示了他剛直不阿、寧死不屈的性格,鄒陽獄中上樑王書利用了很多的史實,透過對古代的諷刺比喻梁孝王的境地。
魯仲連鄒陽列傳
魯仲連鄒陽列傳是史記中的一個章節,主要介紹的就是魯仲連與鄒陽的一些故事。
魯仲連圖片
在魯仲連鄒陽列傳中,魯仲連和鄒陽都是齊國的臣子,在文中是分別將他們兩人單獨介紹講解的,首先提到的是魯仲連,魯仲連是一個十分有才能的人,在那個時期要是在官場上擔任職務,必定會有很大的成就,可是魯仲連卻對官場不感興趣,即便有謀略,他也不願意在官場上做事。於是魯仲連便開始了自己想過的生活,在這段時間,他曾經以平民的身份出遊到過趙國。恰巧遇到趙國與秦國的對抗,魯仲連聽到魏國的臣子要趙國讓秦昭王當皇帝一事,便著急去見了魏國的使者,魏國臣子在見到魯仲連的時候,起初魯仲連什麼話也沒有說,在聽完魏國臣子的話語後,魯仲連便開始向他分析各個國家的利弊,齊國是怎樣的,秦國又是怎樣的,魯仲連透過自身的理性判斷及合理的分析,讓魏國臣子開始動搖了,最後聯手保住了趙國。齊王在知道了魯仲連的故事後,便邀請他到朝廷做官,魯仲連為了不進入官場,便獨自離開齊國到了一個有海的地方隱居起來,開始了他全新的生活。
在魯仲連鄒陽列傳中,鄒陽也是齊國的一位平民,他曾經以平民的身份出遊到了梁國,因為受到他人的陷害,被抓進了監獄,因為鄒陽自己知道自己是無罪的,為了不要讓自己的一身揹負這樣的罪名,於是便在獄中給梁王寫信,在信中他將自己的想法說的很透徹,在梁國的皇帝看到內容後,大徹大悟,最後讓鄒陽離開了監獄,還給了鄒陽很高的榮譽,成為了梁國的好友。
以上便是魯仲連鄒陽列傳中的兩個很重要的故事,都體現了魯仲連和鄒陽才能謀略超乎常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