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曹操大夥都是比較熟悉的,特別是《三國演義》中就有許多關於曹操的典故。只不過《三國演義》作者是站在蜀國劉備的立場來寫的,而曹操就是劉備的對手與是敵人。所以文藝作品中的曹操和歷史上的曹操是不能等同的。
歷史上的曹操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人。他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統一了中國的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舉,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君主,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
在建安13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想要一舉蕩平孫權、劉備的勢力。這一年冬天11月15日夜晚,皓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先是乘船檢視水寨,而後設酒宴宴請諸將。酒過三巡,曹操躍馬手持橫槊,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短歌行·對酒當歌
曹 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首詩一直被後人廣為傳誦,也是曹操詩所有詩歌中最能體現中國人詩酒情懷的一首。自古以來,我國就是詩酒大國。高興要喝酒助興,悲傷要飲酒澆愁,喜事要以酒歡慶,喪事要以酒追思,離別要以酒相送,重逢要把酒言歡。而曹操借《短歌行》給了人一杯清酒,讓有志者喝了,氣概山兮;讓有情者喝了,纏綿悱惻;讓淡泊者喝到,只求安生;讓功利者喝到,心頭清淡。
曹操的《短歌行》主題非常明確,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逐鹿天下時,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世襲豪強的勢力。曾經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釋出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有力的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歷史上的曹操,一輩子曲折而坎坷。他一心想要收攏人才,完成國家統一。然“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短歌行》全文都在圍繞著曹操這千古一問,它唱出了曹操的無奈和心中的憂:我還有多少年可以馳騁沙場?我還有多少年能一統天下?一般人面對這樣的無奈和憂心,只會痛苦和消沉。但是曹操不同,他能想到的就是慨當以慷,用慷慨悲歌去舒緩自己的憂愁,既然憂思難忘,那就以杜康解憂。可以說曹操是不幸的,因為他生不逢時!但他心繫漢室天下的雄心支撐著他一路走下去,我想當時的曹操早已將成敗置之度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只要能得到賢才,自己再苦再累又算得了什麼呢?
在《短歌行》中,我們能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中濃厚的詩酒情懷,也能體會到曹操的雄心壯志和前世今生。一首好的詩歌是能夠引起他人共鳴的,在曹操感慨時間短暫、人生苦短的憂愁中,想到自己年近而立卻一事無成。曹操內心的憂,三杯兩盞杜康能消融,我們內心的憂又該如何排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