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大家好,我們的飛翔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吳/
在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與精彩的藝術演繹之外,真實的三國時代,你可曾知曉?那些傳說中的文臣武將、波譎雲詭,是否真能在歷史中找到蛛絲馬跡呢?
本次展覽加強了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中日雙方專家歷經三年時間共同考察尋訪國內10多個省市及自治區,走訪近40餘家文博單位,從中精選出170餘組珍貴的歷史文物,以獨特的視角重現了真實的三國時期歷史風貌,展示了三國時代文物考古研究新成果,將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帶你領略一個“看得見的三國”。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上期文章,大壇與各位一同走進大漢王朝,瞭解了它的緣起緣滅,領略了強漢興衰的風采,並充分領悟了天下三分的前情故事。
本期內容,大壇將繼續這場三國之旅,一起看看漢末群雄割據征伐,曹操、劉備、孫權三方鼎立之勢,瞭解不同的地域文化所造就的三國不同文化特色,揭秘文物背後隱藏著的深奧含義。各位壇友們,準備好我們就開始吧~
挾天子以令諸侯 受禪讓得成正統
魏國(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和“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曹魏勢力掌權時期,與周邊勢力多有爭鬥,但這些戰爭客觀上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並使得西域恢復了中原王朝的管轄,讓絲綢之路重新暢通,為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曹操北征烏桓示意圖
曹操統治下的魏國地處黃河流域及其北部,是中原文化的祖源地。魏國大量繼承了漢王朝的制度及文化,並發展創新影響兩晉。面對因漢末戰亂而荒廢的局面,曹魏推行屯田制、士家制等經濟和政治措施,對北方社會轉向安定和經濟的恢復,起到了促進作用,對於推動社會進步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另外,曹魏雖以軍力起家,但曹氏一族在文學上具有相當成就,如曹操和其子曹丕和曹植都擅於寫詩,時稱三曹,後世又稱建安文學。即使到了後期其君主也頗有藝術造詣,如曹髦擅長詩文、繪畫,被譽為“才子”。
大壇小知識
兩千年間,多少文人騷客往來於石門古道,留下了百來方摩崖石刻,其中以漢魏石刻為主的十三方最為精彩,被稱作“石門十三品”。十三品中漢隸摩崖大字有三方,分別為《石門》《玉盆》和《袞雪》,其中“袞雪”二字傳為曹操手書。相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駐兵漢中褒谷口運籌國事,見褒河流水洶湧而下,撞石飛花,猶如雪浪翻滾,便揮筆題寫“袞雪”兩字。隨從人員不解“袞”為何缺三點水,曹操笑答:“一河流水,豈缺水乎!”這一“文字遊戲”遂成千古美談。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袞雪”摩崖石刻拓片
寬52.5釐米、長177釐米
漢中市博物館藏
隸書“袞雪”二字字形渾圓流動,有澎湃之勢,清代學者羅秀書在《褒谷古蹟輯略》中感慨道:“昔人比魏武(曹操)為獅子,言其性之好動也。今見其書如此,如見其人矣!”晚清書法大家吳昌碩就曾到石門臨寫漢碑,“曾讀詩百碑,曾抱十石鼓”的他在漢隸和石鼓文中博取養分,開闢了書法藝術的新境界。
在建築方面,曹魏政權也頗有建樹。公元190年東漢洛陽被董卓焚燬,新的都城相繼興建。曹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開始營建鄴城為國都。鄴城平面呈東西長、南北略窄的方形,貫穿東西城門的大道,將城北的宮城、衙署和城南的街市裡坊劃分開來。這種北宮南市、東西幹道貫通的城市規劃佈局是都城建設歷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曹魏鄴城平面圖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漢魏洛陽平面圖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曹魏,定都洛陽。曹魏在繼承東漢洛陽城佈局的基礎上,新修了以太極殿為核心的居北居中單一宮城洛陽宮,並在城西北隅加築金墉城。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復原想象圖
洛陽城開創了以太極殿為核心的都城單一建築軸線、單一宮城居中南向、主殿太極殿居中的佈局,其以太極殿為大朝、太極東西堂為常朝的東西堂制度,中心正殿前設三道宮門的形制,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五門三朝”制度,開啟了中國古代都城佈局和宮室制度的新時代,在我國都城建設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曹魏政權在藝術、建築領域的創舉很大程度可以歸功於當時魏國的國力強盛,物資豐饒,其都城洛陽才能如此氣勢磅礴。對比之下,蝸居川蜀之地的蜀漢,在這方面就無法與曹魏抗衡了。
據天府王業終成 恩威施西南歸心
蜀國(221年-263年),即蜀漢、又稱季漢,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漢室宗親劉備在軍閥混戰中崛起。魏黃初二年(221年),劉備在四川(蜀地)成都稱帝,續漢之大統,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
蜀漢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後主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時期佔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元氣大傷,後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蜀漢在魏、蜀、吳三國中國土最小,人口最少,其經濟實力也最弱。雖然蜀地農作物、絹、漆、鐵、鹽等物產豐富,被稱為“天府之國”,但過早的北伐讓蜀漢耗盡了財力,影響了蜀漢的經濟發展,使其相對弱小的軍事經濟實力更加弱小。
在蜀漢薄弱的經濟基礎上,又經連年戰爭,浩大的軍事開支,加上幣材緊缺,使蜀漢不得不實行通貨膨脹政策,所鑄行的多是大面值錢幣。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蜀漢“直百五銖”銅幣 三國
直徑2.7釐米、穿邊長1釐米、內寬0.5釐米
陝西省勉縣老道寺鎮沙家莊村等出土
勉縣博物館藏
搖錢樹是東漢至三國時期在西南地區十分流行的隨葬品。從出土情況來看,搖錢樹的墓主人多為普通官吏和有財力的豪強,除了漢人還有一些漢化的羌人,並沒有嚴格的身份等級限制。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蜀漢灰陶搖錢樹座 三國蜀
通長61釐米、寬42釐米、高61釐米
重慶市豐都縣林口墓地2號墓出土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藏
搖錢樹通常由樹座和樹身兩部分組成,樹座為陶質、石質、木質,樹身多為銅質(也有少部分為鐵質)。樹座、頂枝和側枝裝飾有西王母與羽人、三足鳥、九尾狐、玉兔、蟾蜍等神仙人物和靈禽異獸的組合。傳說西王母居於崑崙,掌管著長生不死藥,西王母在民間的推崇下逐漸成為全能的神靈,搖錢樹上頻繁出現其形象,是漢代神仙思想的有力體現,也被認為是佛教在中國西南地區傳播的實物遺存。
公元225年春,諸葛亮大軍南征並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同年秋,諸葛亮凱旋班師回成都。諸葛亮及後來的蜀漢執政者都任用當地人、不派駐軍等政策管理南中地區,獲得了當地人的支援和擁戴,不但減少了駐軍消耗,獲得了西南地區的特產資源充實國庫,還為北伐中原做好了準備。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雙開12\文章列表\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3162
諸葛亮南征路線示意圖
長期來看,蜀漢政權對南中地區的管理,為我國西南地區的開發起到了積極作用,更為中華民族融入了多樣化的優秀基因。“孟騰子母印”便是以南中孟姓為代表的西南人群逐漸融入中華民族的有力證據。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孟騰子母印 東漢
高約1.5釐米、邊長約1.8釐米
雲南昭通市二坪寨梁堆墓出土
雲南省博物館藏
這枚孟騰子母印由大小兩枚印章組成,大印用辟邪形鈕,印文為“孟滕之印”;小印用橋形鈕,印文為“孟滕”。小印可以嵌入大印中,故稱為子母印。
踞江表溝通海外 拓江南遺澤千秋
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也稱“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東漢末期,為平定黃巾之亂立下功勞的孫堅和長江下游的豪族團結起來,鞏固了勢力範圍。孫堅亡後,勢力由其子孫策和孫權繼承。吳國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
漢末時天下大亂,諸侯混戰,民不聊生,百姓紛紛放棄家園,出去避難,其中很大一部分南遷至江南定居。
“關中膏腴之地,頃遭荒亂,人民流入荊州者十萬餘家。”
——《三國志·魏書·衛凱傳》
這些南遷的民眾與士人為江南地區提供了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各類書籍、典章制度、文化思想等,這時期的吳國在科學、藝術等方面人才輩出,成果豐碩。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吳國數學家趙爽的“勾股圓方圖”
在孫吳政權的藝術發展方面,陶瓷是最為突出的。青瓷俑在三國孫吳墓葬中多有出土,這些傭主要是生前服務於墓主人的侍衛和奴僕,包括持刀而立的武士俑、烹飪美食的庖廚傭、侍奉文事的文書俑、擊鼓吹奏的伎樂傭等,傭的身份反映出了當時的社會等級和社會分工,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寫照。
而豐富的飲食器具、樂器、服飾也是研究孫吳時期物質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庖廚俑
高42
重慶市三峽庫區出土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這些俑承襲了漢俑的藝術特色,用捏塑法制成,匠人在分別製作頭、足、手等部件後,再將各部分整體捏合而成。俑身體表面施淡黃色釉或淡綠色釉,整體風格寫實,面部輪廓分明,姿態上以靜態居多,注重以靜傳神,展現了當時青瓷藝術的水平和成就。
吳國地處江南,物資豐饒,加上執政者大力發展經商貿易的舉措,國家繁盛富足,人民安居樂業。這些豐富的科學研究和藝術文化成果正是最好的證據。
展品賞析
三國鼎立的時間雖只經歷百年,但其中各路英雄的光輝事蹟流芳百世,為人稱道,其中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群雄又各為陣營,各自為政,帶領各一方水土孕育出各式各樣的文化結晶。
下面,就跟著大壇的步伐,去感受三國時期各國文物的絕美造詣吧!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長邊8.9、上斜短邊2.55、寬3.15釐米、厚0.8、通長10.95
河南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上述展品是曹操生前所用武器的銘牌。漢末三國的刻銘石牌首見於西高穴大墓,由石牌文字可知,隨葬品除了武器還包括屏風、白綺裙等物品。在被判定為曹魏皇族墓的洛陽西朱村一號墓中也發現了同類石牌,由此推測此類石牌可能限於曹魏高等級墓葬所用。
童子對棍圖漆盤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高1.8、口徑14、底徑6.8
安徽省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
三國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館藏
這件童子對棍圖漆盤為木胎,表層髹漆。器型敞口,淺腹,內底有兩道同心圓式凸弦紋,將其分為三個區,分別描繪雲龍紋、魚、蓮蓬、水波等紋樣,最中心有山峰,山前兩童子持棍對舞,漆盤外壁髹黑紅色漆。盤底部用硃紅漆書“蜀郡作牢” 四字銘。
這件漆盤的主人為東吳大將朱然,他在擒關羽、奪荊州的戰役中立下大功,亡於赤烏十二年(公元249年),孫權為之素服舉哀。其墓中共出土漆器60餘件,採用多種漆藝,是極為重要的考古發現。漆盤底部的“蜀郡作牢”表明其產地為漆器生產中心之一的蜀郡,蜀郡漆器出現在東吳墓中,或表明儘管吳蜀之間存在對峙,但經濟文化層面的交流並未斷絕。
虎形石棺座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南京江寧上坊吳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總館藏
這件虎形石棺座出土自一個前後室結構的墓室,墓室採用四隅券進的磚砌穹窿頂結構,規模較大,出土文物豐富,是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的孫吳墓,因此推測墓主人為東吳政權的高階貴族。石棺座位於後室後部,2件一組,共3組,說明原先放置3具棺木。石棺座兩端雕刻出虎頭和虎爪,牙齒、鬍鬚刻畫得精細入微,令人賞心悅目。
青瓷羊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高25 長30.5釐米
南京草場門外吳甘露元年墓出土
與這件青瓷羊同墓所出還有一件帶有“甘露元年”銘文的青瓷熊形燈,由此可知此墓年代為東吳末帝孫皓時期的。青瓷羊造型生動,挺胸昂首,口部微微張開,四肢蜷曲,頭生彎角,肩部有雙翼,帶有宗教意味。青瓷羊整體施綠釉,晶瑩無暇,燒製時頭部朝上擺放,因此在臀部留下環形的支墊痕跡。羊頭頂部開一圓孔,推測其原為燭臺或酒尊。這類青瓷羊為越窯的典型產品,東吳時出現,沿用至東晉時期,並且傳播到朝鮮半島。
以上這些都是本次展覽中的重點文物,也是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三國各自的代表文物,當中不僅蘊含了當地風土人情的特色,暗藏著國家實力與民生狀況等史實,更用巧奪天工的技藝向世人訴說著一段又一段過去的三國風流韻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976 字。

轉載請註明: 魏蜀吳三國爭霸,文物也是他們的battle現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