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場國考:有外國人考中,但最後放棄官職直接回國

眾所周知,在以前的時候想當官就要去參加考試,考試是當官的最方便的方式之一。在那時候有無數人寒窗苦讀就為了能夠考中功名從而變成人上人。當時也有很多的外國人,他們也和那時候的年輕人一樣認真讀書。

在明朝的時候就有個人寫過這種事,在《萬曆野獲篇》就有一篇文章是介紹了當時的第一次國家考試。因為在此之前國家還沒有完全收復,所以直到建國第四年,也就是1371年的時候,才搞了第一場考試。那時候是剛剛平定下來,所以當時的統治者非常需要人才來幫助他治理自己的國家。所以為了更好的發展,為了多找一些人才,所以這場考試就這麼開始了。

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那一次一共要了一百二十個進士,可以說後來當官的就是這些人了。那時候浙江省考的很好,一共出了三十一個進士,真的是很多了。那年的第一名叫吳伯宗。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外國人,你肯定很好奇了。那就來說說這個有意思的故事吧!參考了其他的資料之後,可以基本瞭解這個外國進士。明代國子監專志《南雍志》有這樣一段話:"外裔子弟,始自高麗遣金濤第四人入國學讀書。洪武四年,濤登進士,除授縣丞,不就,與三人皆遣歸國。"

還有就是在《明太祖實錄》也有這條:"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策進士於奉天殿,登第者百二十人,賜吳伯宗等三名進士及第,第二甲十七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百人賜同進士出身。詔賜伯宗朝服、冠帶,授禮部員外郎。高麗入試者三人,惟金濤登第,授東昌府安丘縣丞。樸實、柳伯儒皆不第。三人俱以不通華言請還本國。詔厚給道里費遣舟送還。"

看到這其實就能明白的差不多了。明朝建立之後,那時候高麗覺得他們非常厲害而且想學習所以就派來了四個學生,讓他們在明學習。恰巧又碰上了考試所以就有了這事,有個金濤當時確實是考中了,而且成績還可以。這也確實是人家自己踏踏實實學出來的。當時的朱元璋也挺開心的,認為他也是個人才,沒有那種排外的心,於是就任命他去山東安丘縣做縣丞。但是這個考中了的小哥並沒有去當這個官員,他找了個很扯淡的藉口就給搪塞過去了。他說他不會說中國話。其實這樣也能理解,他不想在異國他鄉當這個官。而且他是個外國人,在這裡可能會被排擠,一輩子也不能掌握大權。所以後來就回家了。

回到他們自己的國家之後他可就不一樣了,畢竟也是海歸了,是正兒八經留過學的人才,所以回國之後他就做了宰相。王世貞在《皇明奇事述》中說,"歸為其國相"。所以這個金濤真的是個很聰明的人。

參考文獻:《明太祖實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88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朝第一場國考:有外國人考中,但最後放棄官職直接回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