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著您!。

華夏,指的是“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由此可看出,從上古時代,中國人就懂得發現美、欣賞美、製造美。美,是中國古人發自內心的追求,以道德禮儀來塑造內在美,以華服美飾來彰顯外在美。

一句話,想在古代走上人生巔峰,不但要腹有詩書,還要外形俊美,如果天生顏值不夠,就需要學會打扮。“三分靠天生,七分靠打扮”,這個道理古人早就知道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需要好底子的。貌美者畢竟是少數,更多人還是需要脂粉華服去掩蓋缺點、凸現優點。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古代男子的熱愛打扮,超出現代人的想像。現代社會,“美”的代言人基本都是女性,但在古代,社會主流的“美”之風尚是由男子倡導並親自引領的,和女孩子們沒有太大關係。

而這種光明正大的愛美之心背後,有著深層次的社會原因。下面以魏晉、宋朝明朝為例來進行分析。

有部老電影《梁祝》,裡面有祝英臺之父傅粉的情節,一生氣臉上的粉就嘩啦啦的往下掉,當時覺得那是一種藝術誇張,後來才知道這很可能是真事兒。

因為梁祝的故事發生在東晉,而魏晉時期的男子,追求美幾乎到了病態的地步。為了美,他們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

當時以白和弱為美。

先說白,貴族男子們塗脂抹粉,力求把自己變成一張白紙,本身皮膚白皙的還好說,要是遇上個膚質黑黃的,塗上幾層白慘慘的粉末簡直不能看。但,再不能看也要塗,至少是種絕不放棄自我的態度。

柔弱的魏晉名士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名士何晏(曹操的女婿)皮膚白皙,魏明帝曹叡懷疑他不是天然的白,而是傅了粉,決定揭穿他的真面目,特意召他進宮,賜了碗熱湯麵,何晏吃得滿頭大汗,曹叡湊近了仔細觀察,發現他臉上沒有粉末脫落,才不甘不願的相信他是天生就白。

從此“傅粉何郎”成為一個典故。有志美白的貴族們就開始研究何晏為什麼這麼白,天生的那部分沒法比,後天的可以學著努力一下。

大概是問的人太多,何晏自己公佈了美白秘訣:五石散。

五石散最初是做為治療傷寒的藥被髮明出來的,當人們發現它有美白的功效之後,就成為了貴族們爭相吹捧的神藥,價格非常昂貴,普通人用不起。當然啦,也有人指出這是毒品,服食多了容易得病。

魏晉貴族們一笑置之,得病?那正好呀。每年因行散不當要死好幾個人,大家也不帶怕的。

弱不勝衣的衛玠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白”之外,魏晉另一個審美的標準是“弱”。走路一步三晃,有弱柳扶風之態那才叫美。如果你健康陽剛,龍行虎步,爬個山都不用大喘氣,那在貴族眼裡你就是個莽夫,絕對稱不上美。

著名美男子衛階就是又白又弱的典型,從小體弱多病,不見陽光,自然捂得越來越白。他弱到什麼程度呢?他的母親不讓他多說話,就怕累著這琉璃一樣的兒子。因身體太差,後來被“看殺”了。

他岳父樂廣也是很有名氣的美男子,時人讚歎他們“婦公冰清,女婿玉潤”,意思是岳父像冰一樣清透,女婿像玉一樣光潤。講真,冰清玉潤什麼的,真是形容男子的用詞?!不覺得太過偽娘嗎?

魏晉男士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一切美好的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男子。至於女子,好好呆在家裡相夫教子吧,美和你們有什麼關係?

魏晉名士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看了以上內容,是不是覺得魏晉的審美觀太過病態?簡直不給健康人活路。而這種審美觀的形成,和當時的社會現狀是分不開的,咱們可以透過兩方面去理解

第一,病態的社會決定了病態的審美觀

自東漢末年開始,和平總是短暫的。魯迅先生所說的“城頭變幻大王旗”也適用於此處,軍閥們你來我往,各自表演,可惜沒一個能堅持到最後。反而弄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對經濟生產和文化發展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在這種動盪中,世家貴族們明哲保身,若無萬全的把握,絕不輕易投資。也為了表明無心政事的態度,寄情于山水,追求一些形而上學的東西,玄談之風大起,白弱之美也就隨之興起。

整個社會都是弱勢陰柔的,審美自然也偏向弱勢陰柔。

魏晉名士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第二,維護自身階級的高貴性

貴族不需要勞作,和農夫、士兵、奴僕等社會底層比起來,他們的皮膚自然是白的,身體自然是弱的。

政治上無所作為,貴族男子反而更要強調自身階級,以白弱之美在士族和庶民間劃下鴻溝。從事體力勞動的人,養不出那白皙的皮膚,柔弱的風姿儀態。

白弱之美,實際上代表著士族在以這樣的方式維護自身階級的高貴性。其實各個朝代也都有這樣的傾向,但都沒魏晉這麼嚴重。

也許是因為魏晉士族最無所事事吧。柔軟之美的背後,代表的是頹廢迷茫、大廈將傾。

魏晉名士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男子簪花的習俗,古已有之。但沒有哪個朝代像宋朝男子那麼熱愛簪花。

《水滸傳》的背景是宋朝,書裡的好漢們除了愛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偶爾打只老虎殺個狗官之外,還愛簪花。

第九十五條好漢蔡慶,“金環燦爛頭巾小,一朵花枝插鬢旁”,這是個簪花成痴的男子,人送外號一枝花,請注意,這不是貶意,反而暗含著欣賞和贊同。他是名劊子手,不知道砍犯人頭時鮮血會不會濺到花上。

還有燕青、柴進、阮氏兄弟、楊雄、大反派西門慶等等,都愛簪花。

簪花之風,不只在民間流行,上流社會更是人人簪花。

妻妾幫老爺簪花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鬧東京”中有這樣的描述,“柴進引燕青,逕上一個小小酒樓,臨街佔個閣子,倚欄望時,見班直人等多從內裡出入,頭邊各簪翠葉花一朵。”

班直是宋朝皇帝隨身的衛兵,這些衛兵頭上各簪一朵翠葉花,風流雅緻。

五大三粗的男人們,頭上插著朵花,怎麼看怎麼違和,這是不是《水滸傳》裡的藝術加工?不是,真實的宋朝男子的確愛簪花。

而這種風尚,是由宋徽宗帶起來的。他每次出行都“簪花,乘馬”,並賞花給隨駕侍從戴,大家都花團錦簇的。他還規定“有宮花錦襖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內”,官員頭上不戴花,都沒有出入皇宮的資格。此時簪花已經成了種禮儀。

在宋徽宗的倡導之下,官員們也以簪花為美。

四相簪花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有個“四相簪花”的典故,北宋名臣韓琦任揚州太守時,在家裡培育了名為“金腰纏”的名品芍藥,後來芍藥花開四枝,韓琦邀請王珪、王安石、陳昇之三人賞花飲酒,宴罷剪下芍藥,一人簪一枝。

此後的三十年裡,這四人竟然先後擔任宰相,此事成為美談。

大名鼎鼎的蘇東坡也愛簪花,寫了首《吉祥寺賞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鉤。”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他年紀已經很大了,卻還不服老,硬是簪朵牡丹美美的。在他看來,應該為此感到害羞的不是他自己,而是花。

心態非常好。

宋朝的簪花之美背後隱藏著什麼呢?極度壓抑之下的精神釋放。

不分老幼愛簪花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眾所周知,宋朝是個畸形發展的朝代。軍事很弱,有“弱宋”之稱,經濟卻很繁榮發達。發達到什麼程度?金銀貨幣銅鐵錢已經滿足不了商業需求,成都十六家富戶主持印造了一種紙幣用以流通,名為“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然而,極度的繁榮卻籠罩在戰爭的陰影裡。遼、金、西夏、蒙古,四大外敵輪番威脅著宋朝的安寧,從皇帝到庶民,內心始終有根神經是緊繃的。壓抑之下,自然而然的追求富麗奢靡。就像一個人生了重病,要麼被擊垮,要麼越發要吃好喝好過好每一天。

這位宋徽宗,後來和他的兒子宋欽宗一起被金國擄走了。在他當政時期,北宋的外患最為嚴重。宋朝的皇帝又是出了名的仁弱,心裡越是慌張,越要營造天下太平的錯覺。簪花,顯示的是太平、富貴、安寧。

說白了,簪花不只是一種美的文化,更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逃避。簪花插柳歌舞昇平的宋朝,最終亡於草原鐵蹄。

不論貴賤皆簪花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明朝的男子美學,和魏晉、宋朝時有了很大的不同,其重點不在於面容,而在於服飾。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滅亡南宋佔領了中原,對漢文化的破壞極大。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整頓和恢復傳統的漢族禮儀十分重視,可以說明朝初年就是一個“文藝復興”的時代。最先做的就是根據漢族的傳統,“上承周漢,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對於什麼人穿什麼衣服、怎麼穿,有著明確的規定。

集周、漢、唐、宋之風采,取諸朝之長處,大家可以想像明朝服飾有多美。下面舉幾個例子。

1、皇帝常服

明朝皇帝的常服又稱翼善冠服,一般是頭戴烏紗翼善冠 黃色團龍窄袖圓領袍 紅色交領衣的組合。

即頭戴烏紗折上巾(又稱烏紗翼善冠),身著盤領、窄袖(明中後期袖型逐漸肥大)、前後及兩肩繡有金盤龍紋樣,玉帶皮靴。衣服的材質是黃色的綾羅,上面繡龍、翟紋及十二章紋。龍的圖案也很有特色,集中了各種動物的特徵。

龍袍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2、官吏服飾

明朝官吏的服飾種類很多,特定的場合穿特定的服飾,穿錯了是有罪的。一般分為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賜服。

朝服的特點是大襟、斜領、袖子寬鬆,前襟的腰際橫有一下打滿襉。所繡紋樣(根據品級的不同分為一品鬥牛、二品飛魚、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除胸前、後背兩組之外,還分佈在肩袖的上端及腰下(一橫條)。另在左右肋下,各縫一條本色製成的寬邊,當時稱“擺”。

後世極有名氣的飛魚服,就屬於賜服。這是錦衣衛、大內太監朝日、夕月、耕耤、視牲才能穿的。由雲錦中的妝花羅、妝花紗、妝花絹製成,佩繡春刀,除此之外只有蒙皇帝恩賜才可穿著,是明朝僅次於蟒服的一種二品賜服。

其它幾種就不在這裡一一描述,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查閱。

飛魚服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3、儒生服飾

明朝儒生一般穿圓領大袖衫,“用玉色布絹為之,寬袖皂緣,皂條軟巾垂帶。凡舉人監者,不變所服”;還有一種襴衫,是從唐朝流行下來的服飾,舒適輕便,也是儒生和貴族們愛穿的。

魏晉、漢唐講究寬袍大袖、博帶高冠,與之相比,明朝服飾似乎沒有那麼華麗,細微處卻更顯精緻,含蓄、剋制、務實,有種低調的奢華之感,而且款式多樣化。

會有這樣的風格,是因為在明朝人眼裡,服飾不只是服飾,還是漢文化的象徵。明初的人們,每天穿著朝廷規定的服飾出門,都有種國土已復、走向新生活的驕傲自豪感,精神煥發神采飛揚。

明朝的服飾之美,是一個新興政權帶給民眾的自信心。

明朝士大夫日常穿著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總之,世間事物都不是單一存在的,古代男子的愛美之心,源於當時的現實狀況;而所有朝代的風尚流行,也都和生產關係、社會發展有關。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不知道這段歷史是否讓您有所觸動,以史為鑑,讓我們做更好的自己。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095 字。

轉載請註明: 魏晉男子:我擦粉;宋朝男子:我簪花;明朝男子:我衣服超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