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德育:“一本二重三自”彰顯威力

主體性德育:“一本二重三自”彰顯威力

——上海市浦東新區進才實驗小學辦學優質、育人優品紀實(德育篇)

主體性德育:“一本二重三自”彰顯威力
主體性德育:“一本二重三自”彰顯威力

地處浦東國際化程度很高的聯洋社群,面對複雜的學生家庭背景和多元文化的影響,上海市浦東新區進才實驗小學從2010年獨立辦學以來,以學生髮展為本,努力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堅持素質教育,堅持立德樹人,堅持綜合發展,辦成了讓社會讚譽、讓家長放心的家門口的好學校。

育人先育德。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學校提出“教育好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信、負責、快樂、成功中得到主動發展。校長趙國弟以為,以責任感為核心的主體性德育,從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是主體性德育的重點,也是增強德育實效性的要點。

主體性德育,是進才實驗小學德育工作的光鮮特色和基本遵循,得到了師生的廣泛認同,成為學生擁有德性的基本特徵。學校努力構建的“一本、二重、三自”的德育模式,是實施主體性德育的成功做法,給人以很多啟迪。

“一本”:“主體性德育”映襯學生生活的“背景”

學校的主體性德育,誇大以學生為主體物件,凸起以學生生活為本,一切從學生的成長需求出發,德育來源於他們真實的生活,旨在加強針對性和有效性。

堅持以學生生活為本

德育內容來自於學生的生活。學校以為,以學生生活為本的主體性德育,貼近學生的生活,無論是德育內容、仍是德育的形式;無論是民族精神教育,仍是行為規範教育;無論是環保教育,仍是生命教育;無論是責任教育,仍是金融教育等,都要使學生融入生活實際,這樣才能既突顯學生的主體性,又能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形成生命的教育系列

學校的系列德育課程均以學生生活為本源,如“水資源”“國際視野教育”等。在各年級開設的《生命教育》課程,針對不同年級學生、不同生活經驗循序漸進。一、二年級:人與己教育——使學生了解自我的價值,培養自愛與被愛、自我尊重與被尊重的意識和能力;三年級:人與人教育——使學生了解每個人都同樣重要、同樣有價值,從而學會愛人、尊重他人;四年級:人與環境教育——使學生了解世界的夸姣,體會生命的意義,從而懂得愛惜所有的生命;五年級:人與人生教育——使學生了解人要努力向上,不斷晉升自我、愛惜所有生命,並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這樣的教育針對性強,能讓不同年級的學生有所側重地瞭解到各個年齡階段的“生命”價值和意義。

“二重”:“主體性德育”提供童趣體驗的“場景”

學校的主體性德育,採取“二重”——重童趣、重體驗的德育策略,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汲取偏好,誇大實踐出真知,體驗悟真諦。

童趣進步接受指數

學校以為,小學德育內容形式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童趣中以形象示人、以樂趣引人。——環境文化佈滿童趣。在校園內,都會貼上一些語言生動、外形新奇、裝點可愛、富有童趣的“行規小貼示”。如“只有犀牛才會橫衝直撞,我們要做穩重的小象”“不要踩小草哦,它們正在睡覺呢”等,不僅讓剛識字的低年級學生喜愛品讀,幽默的語言還吸引了高年級學生的駐足瀏覽,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流動設計展現童趣。如學校持續開展的“我成長著、我快樂著”主題系列流動童趣甚濃,尤其是三年級“我十歲啦”主題隊流動,學生把爸爸媽媽陪伴自己成長的嬰兒、幼兒園、小學等各個時期的生活照片,用RV形式播放出來,童趣、愛思、責任在回憶與笑聲中交融、昇華,使學生終生難忘。

體驗增加直觀效果

學校搭建各種實踐體驗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德育體驗流動。如社會實踐,體驗社會。每學期除了常規的春季或秋季社會考察流動外,還增加了一次社會實踐體驗流動——“社會大課堂”。由學校提供車輛,地點班級自選。有的去企業看看飲料是怎麼出產的;有的上敬老院陪老爺爺老奶奶說說話;有的感觸感染軍營生活……每一次的社會實踐流動,讓學生有直觀感知、親身體驗。再如小小證書,體驗成功。對每週的升旗手,學校會頒發一張升旗手證書、一張升旗手照片;新年音樂會,學校給每一位演員發一份演出節目單、一張演出光碟、一張演出證書、一份演出紀念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自”:“主體性德育”演繹自主管教評的“情景”

學校的主體性德育,給予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評價”的時空。

自我管理學生當主持

在班級、年級、學校,都設有學生自主治理崗位,學校的各項工作、各項流動、各個角落都由學生自主治理。如學校實行“隊幹部選舉軌制”,從一年級開始,無論是兒童團、少先隊的班隊幹部,仍是校級小幹部,競聘流動由學生主持,參加競聘學生輪流上臺演講、學生投票、新隊幹部就職演說等一系列流動,切實增強了學生的民主意識、介入意識、競爭意識和責任意識。

自我教育學生任主角

榜樣的氣力是無窮的。學校對於榜樣示範學生從不吝惜對他們的稱讚和表彰,這既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好素材,又是引發比學趕幫的動力源。如每一學年開展的“十大星光少年”的評選活動,有助於挖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特長。

自主評價學生做主人

學校以為,學生的自主評價,不僅是學生對自我作出的評價,還指學生介入對他事、他人的評價。學校主題流動中引進學生自主評價的機制,如新年音樂會中,每班派出一名行規監督員,對其他班級的紀律、立場、禮節等進行評價。

出色實錄

佈滿責任感的愛心“義賣”

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從小事做起,從付出愛心開端。

在進才實驗小學,每年在“六一兒童節”舉行愛心義賣流動,不僅成為傳統的“特色專案”,而且也是培養學生責任感的“樞紐節點”。

流動當天,校園洋溢著濃濃的愛的氣氛,教師積極帶頭,所有學生介入其中,體驗獻愛心的意義,並將義賣所得款項建立愛心基金,攙扶校內外需要匡助的弱勢群體。

每次義賣流動,學校熱鬧非凡,大螢幕上畫面閃動,廣播裡輕聲細語,海報欄上圖文並茂,各班則會在教室門口張貼班級海報,還邀請家長一起介入,結束後學生處會做一個詳盡的總結,匯聚愛心,激揚正氣。如,為四川雅安地震災區舉行“介入愛心義賣、分享勞動快樂、匡助災區夥伴”的義賣流動,當天,每個班級門口都有海報,每一間教室轉眼變成了一間間“店鋪”,而校內也變成了一個大大的“跳蚤市場”。學生不僅介入本班物品的銷售,還到其他班“串門子”,買一些自己需要的東西,還將自己親手製作的手工藝品和繪畫作品拿來義賣。許多“店鋪”佈置得像模像樣,“叮噹小鋪”“陽光小鋪”“小螞蟻淘淘屋”等別具一格,學生設計者自出機杼,還將支援雅安的話語貼在醒目處,而店中的“推銷員”也熱情先容,吸引“顧客”,還為買者送上一個“愛心貼”。

一位三年級女生說:“我們在過兒童節獲得歡樂時,要想到一些還有難題的同伴,透過愛心義賣,能培養我們關愛他人的責任心。”

感言

要讓德育產生幸福感

■趙國弟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五育並舉”中,德育起著奠基的作用。德性好,能行遠。

正由於此,學校將主體性德育視為促使學生做樸重之人的“頭道功夫”,也就是要使德育建立在激發學生主體地位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匡助學生繫好人生的第一粒“鈕釦”。

作為教人做好人的德育,要有吸引力、感召力、推動力,必需具備思惟的意義、價值的高尚、內容的準確,同時要蘊含幸福的滋味、前瞻的尋味、引導的體味。建立在成長幸福感中的德育,最有主體性的地位、有效性的作用、啟迪性的示範。

來源:文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05 字。

轉載請註明: 主體性德育:“一本二重三自”彰顯威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