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死活打不開墓門,強行炸開後,墓門後竟頂著一副石棺材!

說起盜墓,很多朋友都會想到熒屏上光怪陸離的影視劇。其實,盜墓是一種人神共憤的行為,掘人祖墳的勾當,向來為人所不齒。除了道德因素外,盜墓賊們破壞了數不清的文化遺產,這也導致無數中華國寶流落海外。
清東陵曾經是一塊與世隔絕、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順治皇帝開始,先後有5位皇帝葬在這片宛若虎踞龍盤、充滿王氣之地。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寢。它是在清朝國勢鼎盛時期修建的,耗銀兩百多萬兩,遍選天下精工美料,建築藝術精湛華美居清陵之冠。

盜墓賊死活打不開墓門,強行炸開後,墓門後竟頂著一副石棺材!
統治近代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西太后慈禧的定東陵,興建於清末,工程前後耗銀227萬兩,持續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慈禧定東陵金碧輝煌,奢華程度,連皇宮紫禁城也難與為匹。清東陵內最重要的部分是封土寶頂下的地宮,那是安放帝后棺槨的地方。
清朝皇陵曾遭到三次大規模盜掘,使原本規整的皇家陵園滿目瘡痍,損失慘重。參與盜墓的既有聲名狼藉的軍閥,也有貪得無厭的土匪流氓。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群不法分子盜掘皇陵時,曾發現了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謎團,這些怪事堪比影視劇中離奇的橋段,令人浮想聯翩。
在說起這些謎團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清東陵遭受的三次洗劫。

盜墓賊死活打不開墓門,強行炸開後,墓門後竟頂著一副石棺材!
第一次盜掘
清朝統治覆滅的第十七個年頭,也就是1928年,打著國民革命軍旗號的孫殿英率眾上演了一出盜墓大戲,堪比三國時期曹軍摸金的“盛況”。
有個奉軍連長名叫馬福田,祖籍河北遵化,他聽說清東陵下埋著數不清的金銀財寶後,立即派人駐紮在馬蘭峪,勾結當地匪徒王紹義,打算盜掘東陵地下的寶藏。沒想到,他們盜墓的訊息傳到了孫殿英的耳朵裡,此時孫殿英的軍隊恰巧駐紮在馬蘭峪附近,於是,孫殿英伺機而動,命令師長譚溫江帶兵進攻馬福田的連隊。
其實,孫殿英對東陵早有耳聞,只是苦於師出無名,不敢堂而皇之的進入馬蘭峪盜墓。如今,馬福田有了動作,孫殿英自然不會讓肥肉落在別人的嘴裡。馬福田根本不是譚溫江的對手,被打得潰不成軍,只能撤出馬蘭峪。

盜墓賊死活打不開墓門,強行炸開後,墓門後竟頂著一副石棺材!
譚溫江率軍佔領了馬蘭峪,孫殿英以“得勝之師”的名義來到清東陵。之後,孫殿英打著軍事演習的幌子,對馬蘭峪附近實施了戒嚴,封鎖了當地交通。盜掘行動總共進行了七天七夜,在這段時間裡,孫殿英計程車兵挖開了乾隆帝的裕陵以及慈禧太后的東陵,將其中埋藏的大量寶物洗劫一空。
這場慘無人道的盜掘發生後一個月,聽聞訊息的溥儀火速趕往東陵善後,重新整理了陵寢,對土匪們掘出的遺骨進行二次埋葬。這場大規模盜墓案震驚中外,引發多方關注,之後,孫殿英利用從東陵獲取的財寶上下打點,硬生生的將案子壓了下來。
後來,孫殿英還對此次事件“解釋”說:
“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

盜墓賊死活打不開墓門,強行炸開後,墓門後竟頂著一副石棺材!
第二次盜掘
日本投降後,國家尚未穩定,河北部分地區的民主政權尚未建立,東陵所在的馬蘭峪也是如此。由於,沒有政府管轄,一些匪徒和不法分子藉機製造了一場又一場慘無人道的盜墓案。在這段時間裡,埋葬康熙的景陵、埋葬咸豐的定陵、埋葬同治的惠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盜掘。
雖然,這些盜墓者的能力有限,但是,盜墓案的發生頻率很高,清東陵受到的損失遠超第一次盜掘。除了主陵區的陵寢外,周邊的大型陪葬墓幾乎全部被盜。
第三次盜掘
第二次盜掘發生後,當地重新建立了地方政府,並且,嚴厲打擊各種盜墓活動。然而,嚴密的防範仍被賊心不死的不法分子鑽了空子。
1949年,當地的某些村民盯上了清東陵,對那些被盜的陵墓進行了全面的“清洗”,實際上,就是對被盜的陵寢進行二次搜查。經過這次“清洗”,原本逃過第一次、第二次盜掘的文物均被盜走。清東陵中的大部分陵寢均未倖免,在三次盜掘後變得空空如也。

盜墓賊死活打不開墓門,強行炸開後,墓門後竟頂著一副石棺材!
東陵女屍之謎——在第一次盜掘之後,溥儀與載澤等人對皇陵進行了善後處理。他們在整理裕陵時找到一具儲存完好的女屍,這具屍體面目如生,沒有絲毫腐爛的跡象。參與善後工作的滿清大臣們將這件事寫進日記中,大臣們認為:這具完好無損的女屍應該是嘉慶皇帝的母親孝儀皇后,她死的時候四十九歲,與女屍的特徵吻合。
但是,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裕陵中總共埋葬了六個墓主人,其餘五人的遺骸均已朽壞,唯獨孝儀皇后的屍身完好無損,這個謎團至今無人破解。
裕陵滲水之謎——根據歷史資料記載,裕陵於乾隆十七年竣工,在竣工後陵寢中就出現了滲水的現象。當時,乾隆皇帝派三和等大臣主持修繕工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才解決裕陵的滲水問題。起初,孝賢皇后、哲憫皂貴妃和慧賢皇貴妃被下葬在裕陵地宮中。後來,孝儀皇后和淑嘉皇貴妃也在死後被安葬在裕陵,乾隆駕崩後,也被安葬在裕陵中。
從這前後五十年的記載來看,裕陵中再沒出現過漏水的狀況,說明三和等大臣當年的修繕工作非常成功。

盜墓賊死活打不開墓門,強行炸開後,墓門後竟頂著一副石棺材!
然而,在載澤等人重新整理陵寢時,卻發現地宮中竟出現深達兩米的積水。解放後,裕陵地宮對外開放至今,每逢雨季地宮均會滲水,倘若一日不抽水,地宮中的積水便會瘋狂上漲。那麼,為什麼這座地宮中會出現滲水的情況?乾隆時期滲水不是已經得到遏制了嗎?滲水情況又是從什麼時候再次發生的呢?這些都不得而知。
浮起的棺槨——為防止棺木移動,裕陵地宮裡的每個棺槨都被壓上了幾百斤重的龍山石,且每個棺槨的四角各置一塊,總重超過千斤。這些龍山石被打磨成頭粗尾細的模樣,尾部為四稜形的椽。石椽被牢牢嵌入到棺床四角上的長方形孔洞中,與旁邊相通的方眼緊密結合。
熟悉建築學的朋友都知道,這種楔式結構非常牢靠,四個龍山石椽與棺槨中的結構交錯縱橫,牢牢卡死,在不觸碰龍山石的情況下,棺槨既不能上下活動,也不能水平移動。既然這種結構這麼牢固,且龍山石的總重超過千斤,那麼,為什麼裕陵地宮中會出現浮起的棺槨呢?
對於這一點,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盜墓賊死活打不開墓門,強行炸開後,墓門後竟頂著一副石棺材!
“突如其來”的石柱——裕陵地宮有前中後三道由巨石雕琢成的大門,每道門各用四根稜形石柱做頂部支撐,總共有十二根稜形石柱。這些石柱子有明顯的人為痕跡,所以,它們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為新增的。
如果,這些稜形石柱早就存在於地宮中,棺槨也無法運進陵寢,所以說,這是後人放置的。那麼,為什麼要用這些稜柱作為頂部支撐呢?它們又是什麼時候被放置在地宮中的呢?裕陵的三道石門的門簪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龜裂,其中,最前端的石門受損最嚴重,如果沒有這些稜形石柱的支撐,這道石門恐怕早已崩壞。
最前端石門裡側的兩根稜柱、中部石門的四根稜柱以及後端石門的四根石柱都是三十年前東陵文物管理處設定的,而前端石門的另外兩根石柱又是誰放置的呢?首先,孫殿英進行盜掘時,肯定不會好心為石門支頂。那麼,這些石柱是否是溥儀派出的大臣們所為?
大臣們對陵墓修繕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都做了詳細記錄,這些支頂稜柱並未出現在大臣們的記載中,所以,很明顯這些稜柱不是大臣們放置的。解放後,文物保管所開啟裕陵時這兩根石柱就已經存在,所以,更不可能是現代人所為。

盜墓賊死活打不開墓門,強行炸開後,墓門後竟頂著一副石棺材!
由此可見,這兩根稜柱很可能是清朝古物,而且,還是在六位墓主人下葬後才進行支頂的。可是,問題又來了,既然是在六位墓主人下葬後進行的支頂,那麼,是誰這麼好心進行了裕陵的修繕工作呢?如果是乾隆後的嘉靖等皇帝,那麼,這項修繕工作又是何時進行的呢?
頂門的棺木——前文我們提到,在裕陵中曾出現一頂浮在積水上的棺槨,在這頂棺槨上其實還發生了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孫殿英計程車兵們挖開了裕陵後,順利透過墓道,開啟前中後三道石門,然而,接近墓室的主門卻無論如何都打不開。士兵們或撬或砸,這道石門紋絲不動。士兵們氣急敗壞之下,搬來大量炸藥,在一聲轟鳴後石門被炸開。
此時,士兵們才發現,原來剛才有一個大得離譜的棺木卡住了石門,導致石門無法開啟。士兵們開啟棺木,根據從裡面發現的遺物來看,棺木的主人是乾隆無疑。事發後,溥儀派出大臣為裕陵善後時,重新將乾隆的棺木擺回墓室的正中央,並將乾隆皇帝的遺骨收斂回棺木中。

盜墓賊死活打不開墓門,強行炸開後,墓門後竟頂著一副石棺材!
1975年裕陵再次被開啟時,東陵文物保管所的同志再次被阻,原因竟是:乾隆的棺木再次卡住了最後一道石門。
地宮中的滲水是從地面的石縫裡滲出來的,是日積月累平緩上升所致,積水不會產生水流和波浪,且沒有推動棺木的力量。前文我們提到,墓主人的棺槨上還有重達千斤的石椽,棺木是如何離開棺床來到石門前的呢?又是怎麼卡到石門上使它無法開啟呢?
更讓人感到詭異的是,為什麼其他棺木老老實實的擺在棺床上,只有乾隆的棺木漂到墓門卡住石門呢?而且還是兩次。至於怪力亂神之說筆者是不信的,裕陵地宮中發生的種種怪事或許只是巧合罷了。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這些匪夷所思的現象都會得到解答。
參考資料:
【《世載堂雜憶》、《清東陵盜寶案》、《孫殿英盜墓東陵-鮮為人知的內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95 字。

轉載請註明: 盜墓賊死活打不開墓門,強行炸開後,墓門後竟頂著一副石棺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