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戰國策·燕策二》中有一個關於賣馬的故事。一個人有一匹千里好馬,為了生計需要換錢,於是牽去市集販賣,人們不知此馬稀有,於是無人問津。賣馬的人只好牽著馬去找伯樂,讓伯樂環繞著這匹馬打量半晌,於是“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不但馬如此,人也十分需要伯樂的慧眼識珠,否則即便身懷真才實學,但沒有遇上貴人提點和合適的時機施展,也是懷才不遇、明珠蒙塵。
01
新中國的誕生,是成千上萬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軍士,用青春和生命換來的,這些戰場上的英雄故事,值得刻進歷史的豐碑,在每一代新生的中國人口中傳唱不朽。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故事,就和這些勇敢可愛的軍人們有關。
▲解放軍首任炮兵司令員陳錫聯
如果是很關注近代中國革命戰爭史的人,應該對開國上將陳錫聯並不陌生。出生於湖北紅安的陳錫聯,自小受到革命聖地的薰染,14歲時就選擇了投身革命的浪潮,雖然年紀輕輕,但陳錫聯憑藉在戰場上奮勇無畏的英姿,獲得了“小鋼炮”的稱號。6年時間陳錫聯多次立下戰功,20歲就遠遠超過了同齡人,成為了一師之長。
▲陳錫聯將軍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1935年,上級首長為陳錫聯配了一名傳令兵。與普通的年輕傳令兵不同的是,這名傳令兵的年紀和陳錫聯相仿,但是個非常有資歷的老兵,所以一來就被委任成了班長。這名資深老兵名叫李德生,來自河南新縣,本來很早就已經擔任了師部交通隊的支部書記,卻因為在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的會師中,提出了自己對張國燾路線鬥爭的反對意見,而被給予了調職處分,從支部書記一落千丈成為了傳令兵。
02
在瞭解了李德生的遭遇後,陳錫聯表示十分同情,為了讓李德生能不被舊事影響,更好地開展革命工作,陳錫聯一直在鼓勵李德生放下包袱,走出心理的陰影。在這個過程中,陳錫聯發現了李德生許多出眾的才能,比如他十分擅長交通運輸、後勤補給等領域,而且在行軍打仗上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作為一個愛才之人,陳錫聯不希望李德生屈才於傳令兵一職,隨即就將其調離了交通隊,來到一線隊伍發揮出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
▲李德生
在抗戰爆發後,我軍進行了重組,李德生作為團部直屬特務連連長在一線進行戰鬥。在我軍大捷的陽明堡之戰中,李德生表現十分卓越,和眾多軍士一起殲滅敵人百餘人,剿毀24架敵機,狠狠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在那之後,李德生還先後參與了獅腦山阻擊戰,以及響堂鋪伏擊等戰鬥,在每一場作戰中李德生都智勇雙全、表現突出,逐漸便走到了軍隊領導們的視野中。
▲李德生
過人的軍事才能讓李德生迅速得到了提拔,到了抗日戰爭中後期,他已經是太行軍區第二分割槽30團的團長了,而驕人的戰績也證明,決定提升他的領導的眼光是沒有出錯的。1945年年初,在重型武器短缺的劣勢下,李德生主動要求喬裝潛入日軍馬坊據點,成功深入敵後開展偵查工作後,又帶領82名戰士奇襲日軍據點,一舉全殲敵人守軍,成就了我軍抗日史上教科書式的伏擊戰役。
03
李德生不僅在抗日戰爭中屢立奇功,在解放戰爭中,他的光芒也沒有被磨滅。襄樊戰役、渡江戰役、淮海戰役……解放戰爭中耳熟能詳的大小戰役中,都能看到李德生奔走戰鬥的身影。先後擔任太行縱隊第4支隊769團團長,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第6縱隊17旅旅長等職位的他,也躋身我軍最優秀的指戰員行列。
▲李德生(左一)
李德生優異的軍事才能,不僅施展在國內的戰場上,在抗美援朝中,其擅長打惡仗的名聲也傳遍了朝鮮半島。在上甘嶺戰役中,其擔任前線總指揮,最終給予了氣焰囂張的美軍重重的一擊,也極大地振奮了我軍士氣。
▲李德生1952年攝於朝鮮金鶴洞
在秦基偉將軍後來的回憶中,曾說道李德生所在的12軍是上甘嶺戰役成功的重要保證,在艱苦卓絕的戰鬥條件下仍然能奪得最後的勝利,12軍實乃是功不可沒。而指揮戰役、立下奇功的李德生也得到了應有的榮譽,1973年他當選為政治局常委,當年只是陳錫聯傳令兵班長的他,在48年後超過了老領導,官至正國級領導。
▲李德生將軍在朝鮮戰場上
雖然兩人的官銜已不可與當初同日而語,但兩人卻一直維持著非常良好的關係,對於李德生來說,陳錫聯是不可多得的伯樂,若是沒有陳錫聯的發現與栽培,自己這匹千里馬也沒有機會在遼闊的戰場上馳騁。
結語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如韓愈在《馬說》中所說,世上有才能的人多,懷才不遇的人更多。如果沒有陳錫聯的提拔,李德生也許一輩子都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傳令兵,所以光有才能不行,還得積極地去尋找機會,讓自己的才能有空間施展出來。而遇到有才能的人時,如果自身有足夠的實力,也要樂於為別人提供機會,讓更多蒙塵的明珠能發光發亮。
參考資料:《戰國策·燕策二》《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