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名鼎鼎的李闖王,熟悉歷史的人都會想到那個攻進北京城,逼得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在煤山自縊的李自成。但在李自成滅明朝時,有一個人曾經讓他感到非常害怕,險些讓李自成打退堂鼓,這個人是誰呢?
公元1629年,走投無路的李自成投奔闖王高迎祥,走上了起義的道路,並且表現出了他有勇有謀的一面,在高迎祥死後,李自成繼稱闖王。
李自成稱王后,為了快速拉攏人心、壯大隊伍,他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很快他就有了與明朝分庭抗禮的實力。
公元1640年,在李自成進軍中原、攻克洛陽之後,殺了萬曆皇帝的兒子福王,沒收了福王府中的財寶、糧食等,併發佈告示賑災,之後,在一年半之內,三圍省城開封未果,最後一次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河決堤沖毀開封,先後殺死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
正當李自成鏖戰中原的時候,他遇到了令他一生難忘而又害怕的對手,他就是明朝將領周遇吉。
周遇吉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卒,但由於驍勇善戰,在抵禦後金入侵的戰役中屢立戰功而連進二秩,被封為前鋒營副將,後又因數次討賊中取得勝利而被加封為太子少保、左都督。
在1642年周遇吉與七萬餘眾的清兵相遇,與清軍曾經大戰三天三夜,利用地形痛擊清軍,使清軍傷亡慘重,這場戰役成為明清交戰史上罕見的明軍以少勝多的戰例。
清軍以鐵騎著稱,走到哪裡都是以摧枯拉朽之勢入侵,很多地區的明軍聽到清軍來了,都會撤兵讓路,甚至是望風而逃,而周遇吉則憑藉自己的勇猛與謀略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可想而知周遇吉是明朝難得的一員猛將。
1642年周遇吉接任山西總兵官,第二年攻佔陝西后的李自成準備取道山西攻佔北京,但遇到了周遇吉的頑強抵抗。當週遇吉向崇禎皇帝求援時,崇禎只是象徵性地派出了二千士兵。看到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周遇吉留下副將熊通防守,自己則趕赴代州為北京建立阻擊防線。
久攻不下的李自成見硬的不行,就來軟的,他讓明朝的降將勸降了熊通,並讓他遊說周遇吉歸降,周遇吉見到熊通後,怒斥道:“我受國家的厚恩,怎麼可能跟著你叛逆?!你統兵兩千,不寧武關城樓去殺賊,為什麼反而要做說客?”於是直接殺了熊通。
李自成見勸降不成,只能繼續攻打,不久山西太原被攻陷,進而急攻代州,周遇吉頑強抵抗了數天後,在要糧沒糧、要兵沒兵的情況下,最後退守在寧武關。
李自成對寧武關志在必得,但遇到了周遇吉的誓死抵抗,在雙方數次交火中造成了大量的兵馬死亡,惱羞成怒的李自成以“五日不降者屠其城”為要挾,想逼迫周遇吉投降,但周遇吉根本不把李自成的話放在眼裡,在城內設伏又斬殺了李自成數千的人馬。
面對如此頑強的抵抗,又看到兵馬損失慘重,讓李自成產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只是手下將領們不甘心,便使用人海戰術,靠士兵的屍體終於攻打下了寧武關。
破城後李自成“遂屠寧武,嬰幼不遺 ”,而周遇吉繼續指揮巷戰,但終究寡不敵眾被亂箭射死,心有餘悸的李自成仍不善罷甘休,又將周遇吉的屍體肢解才覺得安心,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周遇吉死後被追諡為太保,諡號忠武,而李自成雖然後來滅了明朝,但自己卻被百姓砍死,與他攻陷寧武關後屠城不無關係。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孰是孰非只有後世之人來定論了。
參考資料:《明季北略》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