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有了孩子,才不會給他手機玩”,這些所謂的建議戳疼了多少父母的心
隨著現代社會的科技發展,兒童手錶、手機、iPad,甚至各種遊戲機對於孩子來說已經毫不陌生。
在過去,孩子有手機一是實用,二是可能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但在現在,電子產品更多的是給孩子們帶來了社交功能。“你玩兒過這個遊戲嘛”,也成了孩子們之間的聊天話題。
“與其讓孩子盯著手機,不如讓他們多到戶外去玩。”
“以後我有了孩子,一定不會讓他們太小就玩手機。”
“你不應該讓孩子玩這麼久iPad,那對視力不好。”
關於孩子使用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的問題,很多父母總會收到身邊的人有意無意的“建議”,有的是出於一番好心,有的則是帶著批判聲。
無一例外的是,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下,似乎每個人都會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多而頗有微詞。
使用電子產品易遭親友“討伐”
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育有兩個孩子的母親克里斯蒂娜·韋克(Cristina Wecker),曾經有次和家人去餐廳吃飯時,就聽到旁邊的客人對她孩子玩平板電腦發表“高談闊論”。
他們其中有人說道,“如果我有了孩子,我們家甚至都不會買電視機。要知道這麼小的孩子,看太多的電視,真的對他身心有害。”
這番話聽上去似乎無可指摘,但落在當事人的克里斯蒂娜耳中,卻讓她有點如坐針氈。她表示,家裡買的帶有電視的麵包車也會遭到一些親友的非議,他們認為孩子的成長不需要電子產品,而是要多運用想象力來打發空閒時間。
“道理是沒錯,但有些評論會有失偏頗,給人一種隨意論斷的感覺,聽上去好像我是存心在害孩子。”
來自愛荷華州勞拉·維伯勒(Laura Wiebler)也有同樣的感受,她經常聽到有關女兒使用電子產品的隨意評論。
我並不這麼認為,只要我的孩子不是一整天趴在電視機前,而我能夠掌控好她的時間,這就不是很大的問題,對於其他父母來說同樣如此。”
來自德克薩斯州的米爾娜·佩德拉薩(Mirna Pedraza)育有3歲的女兒,她透露自己經常被陌生人指責給孩子玩手機或平板電腦。一開始讓她覺得很困擾,認為自己的教養方式受到了質疑。“他們彷彿在告訴我,我不是一個好媽媽。”
非營利機構“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前高階工作人員英格麗·西蒙(Simone)表示,當今社會已經和科技產品密不可分地交織在一起,這讓父母因為使用電子產品而產生的愧疚感與日俱增。
作為一個親身經歷者,英格麗分析,父母喜歡對其他父母的教養方式指三道四,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使用電子產品成為育兒議題之前,看電視已經容易受到他人批判。
“重要的是,父母要確保孩子訪問到的是高質量的內容。”
兒童課程設計師梅利莎·摩根蘭德(Melissa Morgenlander),就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持有樂觀態度。
她是育有一對10歲雙胞胎的媽媽,其中一個兒子患有自閉症,她表示幾年前就讓iPad作為兒子和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且頗有成效。
作為科技產品的受益者,摩根蘭德表示自己學到的經驗是,只要正確掌控螢幕時間,即便孩子使用較久,也是有益的。
1.正面看待身邊人的提醒
上一代可能對科技產品更容易產生不認同感,就像摩根蘭德透露的,自己的父母很難理解她兒子的自閉症,以及他為什麼這麼依賴iPad。
但她相信,只要父母仍然在學習適應這個世界,並抱有一個更加開放的心態去包容,我們就應該對他們的批評聲多耐心回應。
此外,也要讓身邊多有一些同理心的朋友,這樣更容易得到同一群體的支援,而不是隨意評判。
2.預先做好心理準備
如何當場回應甚至是巧妙反擊他人的批判聲,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似乎頗具挑戰。
但摩根蘭德建議,我們可以預先給自己做好心理準備,並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可以透過電子產品得到哪些幫助,這樣一來,就算日後面臨他人的指責,也會有話語進行回應。
比如摩根蘭德認為,自閉症兒子透過iPad學到了社交技能,他學會了如何識別情緒,如何用喜歡的音樂讓自己平靜下來,甚至還學到了用iPad說話和閱讀來進行更好的交流。
3.更要以身作則
父母要記住的一點是,電子產品不會憑空消失,它們會成為我們和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學齡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需要父母的掌控,但一個10歲的孩子已經具備自我意識,父母要讓他們學會更科學地管理好自己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並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適當調整。
摩根蘭德建議,父母可以透過關注孩子的偏好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比如孩子喜歡玩某個電子遊戲,去找出他為什麼被吸引,然後和他一起做能夠提高類似技能的活動。
最重要的是,想要管控孩子使用好電子產品,父母更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
別等到孩子問“為什麼你們大人可以,小孩不可以”時,只覺得無語反駁,看父母如何用手機,最能預測孩子會怎麼用手機,這就跟飲食習慣也受家庭影響,是同樣的道理。
在敏敏老師的觀念裡,電子產品都只是一種工具,用得好,它能帶來便利、開闊視野;用得不好,可能導致孩子沉迷,無心學習。
問題的關鍵不是把孩子隔離在電子產品之外,而是教會孩子如何合理、科學地運用它,既能帶來快樂,放鬆身心,同時又能學會用它們來獲取新知識、開拓自己的社交範圍。
畢竟,很多天才都是因為接觸新技術而帶來了新視野,給他們的事業創造了快人一步的先機,比如伊隆·馬斯克,比如陳士駿,比如扎克伯格。
你是怎麼看待
電子產品的,
又是怎麼培養孩子
良好的使用習慣呢
歡迎留言呀~
同學們家長們,如果我們的文章讓你感同身受,不妨把我們設為“星標”★、點個“在看”吧!不錯過任何中美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