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牧民放牧, 突然一匹馬踢出一個銅製的圓章子, 從此這裡不安寧了
2005年秋季的一天,兩個蒙古族牧民在一起放牧,靠近額敏縣以西的公路泥地上,行在前面的那匹公馬一腳踢出來一個銅製的圓章子,掂了掂,足有兩公斤半呢。抹去泥塵,斑駁的平面上依稀有些字,是蒙文和漢文,因年代久遠,字跡已分辨不清了。
2007年夏,新疆額敏縣剛剛下完一場大雨,一個蒙古牧民和一個哈薩克牧民相約在當地的一座遺蹟附近騎馬放羊。蒙古牧民圖跟亞騎著馬兒一路賓士,突然,馬蹄似乎踩到了什麼東西,馬兒停下來後十分不適,不斷的用蹄子蹭著地面。
圖跟亞見狀,翻身下馬,瞄了一眼馬蹄,頓時大驚,一塊大概兒童手掌大小的銀質元寶被黏黏的泥土貼在了馬蹄上,隨著陽光的照射十分刺眼。圖跟亞十分欣喜,雖然,他曾聽說這個地區曾是葉密裡遺址,但是,他並不清楚這裡在古代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個地方自古以來風景秀麗,屬於塔城範疇,恰好在絲綢之路北端。幾百年前,這個地方來了一群規模上萬的軍隊,將士們人困馬乏,帶領他們的就是契丹的望族耶律大石。耶律大石懷揣著極為遠大的志向,那就是將失去的大遼疆土盡數收復。
耶律大石向西尋求喀喇汗幫助之前,曾搞了個規模很大的祭祀活動,大張旗鼓的開拔向西,然而,喀喇汗也並沒有充裕的實力幫助遠房親戚耶律大石完成大業。收到這個令人沮喪的訊息,耶律大石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覺得前途一片迷茫,正當此時,葉密裡河的景色映入耶律大石眼簾,使耶律大石的精神為之一振。
這個地區被高山和沙漠所包圍,卻不缺水草,氣候和地理位置都十分優越,簡直就是老天賜給耶律大石建立城池的寶地。耶律大石隨即招攬這個地區的突厥部族,命令部下就地建造城市。當城市竣工的時候,耶律大石在此登基,國號西遼,就此展開了一番大事業。
耶律大石是個聰明的人,他不僅將自己置於皇權頂端,冊立髮妻為後,還模仿當時文化源遠流長的中原大地。他隨即建立了相似的規章制度,連通用語都被統一為漢語,偏遠的西域能流傳中國文化,耶律大石居功至偉。甚至,西域的語言如現在的俄、阿拉伯、拉丁等語種中,中國的發音與契丹極為相似,在此推測這可能與西遼在此處的影響關係極大。
葉密裡城池佔地面積約為六平方公里,地勢相比周圍要高出三米,當地的牧民把這個葉密立古城遺址叫“方城”。葉密立都是蒙古語,是馬鞍(額麼勒)的意思,因為額敏河的源頭就像一個馬鞍子,於是根據地形得名。據《西域同文志》中說道:額敏釋為回語“清淨平安”之意。據元史記載: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和中亞後,分封三子窩闊臺以也迷裡河濱之地建都稱“也迷裡城”,又稱“都魯布津”蒙語“方城”之意。
不得不說,當時耶律大石建造城池的時候煞費苦心,這座城池交通方便,挨著河流,十分的氣派。城牆邊與周圍山脈的走向垂直,規整大方。耶律大石就是在這個地方重整旗鼓,部下軍民在這麼豐饒的地方放牧種地,為完成之後的擴充套件大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這附近還有一座被當地人叫做無底湖的神秘湖泊,這座小湖周長大概一千米,輪廓近似橢圓。無底湖既沒有進水口,也沒有出水口,卻能保持湖中水位經年不變。無論氣候如何,是乾旱還是多水,湖水總量從來不漲不降,並且,湖水裡根本沒有生物存在。
這座無底的小湖,歷史上還有許多關於它的傳說。
唐代時期,突厥侵擾中原,唐朝女將領樊梨花領旨西征,曾在額敏河地區駐紮營盤,將軍陣排在這處戰略要地中,憑藉這裡的地勢一次又一次的擊退了突厥士兵。
在一次得勝後,樊梨花拿出銅鏡梳理秀髮,還未整理妥當,戰鼓聲就傳了過來。原來,不甘心的突厥人捲土重來了,樊梨花立即跨上駿馬,帶著手下計程車兵攻向敵軍,將突厥軍陣衝得七零八落,再次取勝。而那面梳妝用的小銅鏡則被樊梨花匆忙中遺落在地上。再後來,這面鏡子丟失的地方平白無故的多了一汪湖水,也就是現今的無底湖。
在額敏建立西遼後,耶律大石常常來到無底湖旁邊對著湖水思考,因為,這座湖泊特殊的地質特徵,水量常年不變,使他思量到:額敏雖然豐饒,但仍然有限,最終,還是無法始終滿足供養規模日漸龐大的西遼軍隊。想到此處,耶律大石立即決定將眼光放到更加廣闊的西方,併發誓要在中亞地區闖出另一片天空。
在此之後,耶律大石跟他的西遼大軍又開始了新的征程,將這方曾讓他們立足整備的沃土和給他無數靈感的無底湖留在身後。
以前,有個甘肅人在葉密裡地區的田地裡發現過兩塊磚頭,從此之後,這附近就經常傳出有人在此地挖出寶貝的訊息,有人在地裡挖出了陪葬的大銅鏡、鼻菸盒,還有馬鞭子。耶律大石在這裡建立西遼的故事就這麼在現代傳開了,當年,西遼在古城中所遺留下來的珍寶也吸引了無數人,讓這個沉寂了一段時間的遺蹟又變得熱鬧起來。
參考資料:
『《葉密裡古城遺址》、《西域同文志》、《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