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期,封建統治者為了培養人才,在教育領域進行了哪些改革?

從公元19世紀至20世紀的這段時間裡,受西方列強的侵襲,清帝國開始嘗試著自我改革;但在多次嘗試進行形形色色的改革後仍不見任何起色。為此,清廷決定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嘗試在各個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教育改革。為此,清廷不惜廢除了沿襲千年的科舉舊制,足可見清廷改革的決心。

那麼在教育領域,清廷還曾經進行過哪些具體的改革呢?

清末時期,封建統治者為了培養人才,在教育領域進行了哪些改革?

徹底廢除科舉考試

在戊戌維新期間,光緒帝曾下令對科舉制度進行改革。比如廢除了自明代以來就一直採取的八股文應試製度,考試內容則變為了策論,即時政問題。如此,學子們的思想便得到了解放,朝廷在篩選人才時也能夠更具針對性。

清末新政開始推行後,清廷又對教育進行了深度改革,即廢除了在古代中國沿用了千餘年的科舉制度。對此,《清史稿·志·選舉》中曾經有過相關記載:

···世凱、之洞會奏:"科舉一日不停,士人有僥倖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礪實修之志。···"遂詔自丙午科始,停止各省鄉、會試及歲、科試。尋諭各省學政專司考校學堂事務。於是沿襲千餘年之科舉制度,根本劃除。嗣後學校日漸推廣,學術思想因之變遷,此其大關鍵也。

清末時期,封建統治者為了培養人才,在教育領域進行了哪些改革?

實際上自宋元兩代開始,科舉制的弊端就已經漸漸浮現出水面。起初科舉制度是為了替朝廷選拔更加優秀的人才,但隨著封建政權的日益穩定,科舉制反而成為了封建統治者為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而由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其思想也被牢牢禁錮。

在清代中期之前,知識分子的思想被禁錮尚且還不足以讓封建統治者感到問題之所在。但是自清末清帝國被捲入全球化浪潮之後,封建統治者才漸漸意識到禁錮知識分子的思想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弊大於利的。為此,想要中興帝國,就必須培養更多的近代化人才;而想要培養人才,就必須解放思想。

清末時期,封建統治者為了培養人才,在教育領域進行了哪些改革?

制定較為完善的學制計劃

科舉制作為清末廢除科舉制之前的唯一教育體系,在被廢除之後必然要有新的教育制度取代其先前的地位。為此,清廷制訂了新的教育體系。公元1901年,清廷首先對全國各地的學校進行了改革,要求省級的書院全部改造為大學堂、府級書院改為中學堂、州和縣級的書院改為小學堂。在小學堂之下,還增設了蒙養學堂,即啟蒙教育學堂。

清末時期,封建統治者為了培養人才,在教育領域進行了哪些改革?

次年,清廷正式頒佈《欽定學堂章程》,但可惜的是《欽定學堂章程》並沒有得到真正實施。這是因為該《章程》制定的時間過短,無法起到清廷預想中的效果。不過很快清廷又頒行了第二套《章程》,即《奏定學堂章程》。

《奏定學堂章程》中所制定的教育制度,已經與現代教育制度極為相似。《章程》規定了幾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如初級教育、中等教育和高階教育。同時,《章程》還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教師培養計劃,為擴大師資力量培養更多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礎。至此,清末的教育制度已經趨於完善。

《奏定學堂章程》的頒佈與實施,是近代教育開端的標誌事件。該制度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全國範圍內的推廣,足可證明清廷將教育問題視為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正是因為《章程》的出現,才避免了在科舉制度被廢除後教育體系快速崩潰的局面的出現。

同時,教育體系的逐漸完善也為後來清廷推動義務制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礎。但是在清廷剛剛完善了教育制度之後,帝國就快速走向崩潰,因此教育制度改革所帶來的紅利並沒有在清末時期具體體現出來。

清末時期,封建統治者為了培養人才,在教育領域進行了哪些改革?

鼓勵國民出國留學

在清廷對教育制度進行改革的同時,還大力鼓勵和支援國民出國留學。實際上早在洋務運動全面開展時期,清廷就已經開始重視起留學問題。當時清廷為了儘快培養近代化人才,於是向歐洲、英國、法國等國家陸續派出了許多留學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留學生中大部分是以軍事專業為學習物件的,回國之後也大多在北洋海軍中任職。

至戊戌變法之時,光緒帝又一次重申對外派遣留學生的重要性。與洋務運動中的"教育改革"內容不同的是,光緒帝強調要新增翻譯館,翻譯國外更多的書籍以供國人學習。這也就意味著,戊戌變法時期的教育改革已經不僅僅侷限於軍事領域。

到了清末新政時期,清廷已經制訂了較為完整的留學章程。並且為了鼓勵國民紛紛留學,還制定了一系列的獎勵機制。只要在國外完成了學業,在回國之後就可以根據其自身能力授予舉人、進士、翰林等科舉制度下的身份。有了這一獎勵機制的推動,每年奔赴國外留學的人數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

清末留學生數量的增多,使人才儲備不足的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伴隨著國內教育制度日益成熟,帝國依靠人才重新復興的最終目的似乎在不久的未來就可以實現。但是問題也接踵而至:被重點派往日本的留學生大多被日本和西方的政治制度所影響,反而站到了君主專制制度的對立面。

因此在這些留學生歸國後,不但沒有成為清廷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反而成為了推動革命的急先鋒。清廷曾嘗試控制這批留學生,但效果卻適得其反,最終仍無法逃過覆滅的結局。

清末時期,封建統治者為了培養人才,在教育領域進行了哪些改革?

與清末新政中其他領域的改革計劃相比,清廷在教育領域的改革成果還是較為顯著的,也是較為成功的。廢除科舉制度、解除對知識分子思想上的束縛和改革教育體制,都是清廷在教育領域的一大進步。雖然這種進步是被迫的,但所產生的影響卻是積極的。

但正如前文所提及的那樣,洋務運動中的軍事工業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發展的,只要多買先進的流水線和先進的兵器就可以建立起近代化軍隊;但是教育不同軍事,對教育進行改革需要長時間的沉澱,其紅利才能慢慢顯露出來。

直到清帝國滅亡之日,清廷也沒有從教育改革運動中見到紅利,先前清廷想要依靠人才復興帝國往日的輝煌的目的也最終沒有達成。但是教育改革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卻並沒有隨著清帝國的覆滅而消失。

參考文獻:

【1】《清史稿·志·選舉》

【2】《袁世凱與清末教育改革》,王琳著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51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末時期,封建統治者為了培養人才,在教育領域進行了哪些改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