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中專和中師生究竟是什麼水準?能媲美如今的985、211嗎?

“品德教育重在實做,不在於能說會道。”——葉聖陶

關於教育的本質,總是眾說紛紜,難以得到一致的認可。葉聖陶先生就認為品德教育關鍵在於實踐,能說會道並不是教育的本質,讓孩子們擁有道德,才是教育應該做的事情。

不過,也有教育家認為,對於孩子們釋放他們的天性,才是教育應該做的事情。而還有的人認為,關於教育就是應該讓人獲得知識,從而更好的推動社會的發展,讓人類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

20年前,中專和中師生究竟是什麼水準?能媲美如今的985、211嗎?
關於教育有許許多多的理念,不過家長們可不會管這麼多理論方面的問題,對於家長們而言,讓孩子們透過教育實現階層跨越,這才是他們心心念唸的事情。教育家們則關心的是整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是關於整個民族的將來前途。但是,這些卻過於高大上,與家長們的訴求,並不貼合。

對於父母而言,他們曾經經歷過的苦,不想讓孩子們再經受過一次。身為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他們,透過教育實現階層跨越是最為容易的一件事情。相比之於創業致富,接受更高的教育顯然更加的穩定,也更有益於人的發展。

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創業成功,而一個擁有道德的人,也不見得能在這個世界上活得很好。相反,擁有一個較高學歷的人,卻能夠自由的選擇他要走的路,終點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教育事業便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20年前曾經有這樣一些高校,他們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中專,中師。那麼在那個教育還不發達的年代,在這些高校接受教育的人,他們相當於我們現在什麼學歷呢?

實際上,20年前的中專、中師學生,甚至堪比於985 ,211學生,也就是相當於改革過後的雙一流高校學生。

20年前,中專和中師生究竟是什麼水準?能媲美如今的985、211嗎?
一、20年前的中專、中師的學校和學生

中專學校最為高光的時刻,恐怕要數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那幾年。在當時由於中國社會才剛剛開放,中國所有的高校加在一起相比,相比於中國巨大的人口和適齡學生而言。錄取率都是相當的低。

在當時,能夠有幸進入大學深造的主要是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大城市的學子。當時的大城市,教育資源師資條件都比較集中,人們的資訊比較通暢,關於教育也比較重視,因此,大城市裡的學生能夠得到比農村孩子更多的受教育的機會,他們也就更多的會選擇前往大學學習。

而中專也就因此成為農村學子的最愛。

在當時,農村學子考入中專或者中師以後,可以說是一步登天,不僅能夠擁有城市戶口,解決溫飽和工作問題,甚至還能擁有一份幹部的編制,這對於前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娃而言,已經是天大的誘惑。

不過,對於中專和中師而言,同樣並不好考取。考大學會面臨大城市學子的競爭,而中專和中師則面臨著本地區學子的競爭。畢竟大家都被中專和中師所帶來的高福利所吸引,同樣都是農村娃,誰怕誰無非就是用心學習而已。以至於要想考上當時的中專和中師,在全縣上萬名考生當中,需要考入前50名才有希望。

當時的中專和中師這樣難考,那說它們相當於現代的985、211或者雙一流高校又有什麼依據呢?

20年前,中專和中師生究竟是什麼水準?能媲美如今的985、211嗎?
實際上,這個依據主要就在於考生的錄取率。

二、對二十年前中專和中師錄取率的分析

在20年前初中畢業,如果要想報考中專的話,要進行預選考的篩選。只有在預考之中名列前茅的人才有資格報考中專。而當時的情況是,每個學校成績排名前20多名,才能夠去中專學校進行學習。而中師由於是屬於師範類高校,以後工作的崗位是學校,因此就更為的嚴格,可以說,要求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實際上,我們可以做一個粗略的估算,也就可以明白為什麼說當年的中專與中師相當於現在的985和211,或者雙一流高校。

在20年前,由於中專中師學校規模的限制,基本上來講,只有全縣前40名,才有讀中專、中師的資格,而且這還是不包括復讀生在內,只有應屆生才有進入這些學校的資格。

我們知道,關於985和211,或者雙一流的錄取率,在每個省都有不同。但是總體上而言,211高校只有112所,其每年所招收的人數,大概在40多萬左右,到目前為止不超過50萬。

20年前,中專和中師生究竟是什麼水準?能媲美如今的985、211嗎?
然而,我國每年的高考考生有一千多萬。上加下減樂觀一點來看,50萬比上1000萬,211的錄取率也就在5%。而且,這還是不考慮教育資源在大城市集中而計算出來的平均分配率。至於985,由於高校只有42所,因而錄取率更低,大概0.79%左右,1%都不到。

然後,我們再來看20年前的中專與中師,由於當時國家剛剛實行改革開放,教育方面的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假如一個縣有1000名學生,而只有前40名,才有資格進入中專或者中師,也就是說,中專或者中師的錄取率在4%左右。

如此看來,中專或者中師的錄取率可以跟985,211或者雙一流有的一拼。很多人的老師,就是中專或者中師學生,如果大家多關注的話,就不難發現。

可是,我們知道現在的中專與中師並不受到人們的待見,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主要是與我國的教育發展有關。

20年前,中專和中師生究竟是什麼水準?能媲美如今的985、211嗎?
三、中專和中師什麼時候開始走向衰落

在2000年以後,由於國家教育的發展,社會上的高校學生,開始出現充足的情況。而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對於市場的作用,人們都十分的信賴。於是中專或者中師這些高校,在2000年以後便,不再進行工作上的分配。

其次,再加上中專與中學錄取的學生也越來越多,教育資源逐漸由大城市集中向縣城等地區沉澱,上大學不再是大城市學子的專屬,農村學子也可以透過高中從而進入大學。而大學也在不斷的擴招,從而吸收更多的優秀學子進入集中學習,滿足國家不斷髮展的科技文化等事業。因為這些因素的疊加,就使得中專、中師這些院校變得不再那麼受人歡迎。

而現代社會之中,對於大學生明顯更為的推崇。這也就導致中專、中師這些學校在口碑,聲譽和教學質量,學生質量方面的嚴重下滑。也就造成了我們目前看見的中專、中師相對衰落的局面。

按照現在的情況來說,中專中師已經很少成為人們考慮的首選,畢竟,高考錄取率已經超過了90%,也就是說,只要參加高考,很容易就能拿到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

在20年前,中專、中師相當於現在的985,211重點大學。而在現在,中專、中師者成為了孩子們退而求其次的目標,這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

20年前,中專和中師生究竟是什麼水準?能媲美如今的985、211嗎?
小結

綜上所述,中專、中師在20年前相當於現在的985、211,這是按照當時的錄取率作為依據來進行計算的。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人們都會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現代的中專、中師陷入了一種困境,要想擺脫困境,需要社會,高校與政府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希望每一位學子,都能夠收穫到自己想要的成功。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98 字。

轉載請註明: 20年前,中專和中師生究竟是什麼水準?能媲美如今的985、211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