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晚清愛國名臣,晚年得子樂開花,兒子卻是著名漢奸

由 閻桂榮 釋出於 經典

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封建制度在八國聯軍的打壓下終是土崩瓦解。而作為晚清愛國名臣的張之洞一直用自己的行為想要保住這座將傾的“大廈”,自己一生建功無數,更是對自己的後代管教有方,其中他書寫的《勸子書》中的一句:“知其子,莫過其父”卻最終成為了他一生的敗筆。
《勸子書》

張之洞
張之洞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居然在自己死後三十多年當起了漢奸。自己也因此被撅了墳,一代忠臣最後落得了屍骨無存的下場。
張仁蠡作為張之洞最小的兒子,深受張之洞喜愛。63歲老來得子的張之洞樂開了花,他認為這是上天給與他的恩賜,所以對張仁蠡也是給予很大的希望。在平日裡無論張仁蠡犯了什麼錯誤都會不了了之,他本想會陪伴著張仁蠡一直到成年,但是卻在張仁蠡9歲的時候便離開了人世。

張仁蠡
張仁蠡
父親的離世並沒有給正在少年的張仁蠡帶來過大的衝擊。但是人走燈滅,張府卻因為張之洞的離世逐漸的變得蕭條起來。張仁蠡並沒有跟哥哥們一樣出國留學而是藉著是張之洞的兒子的名號,破格進入了北京大學,畢業之後也是跟著自己的幾個哥哥一起做事。
張仁蠡從小便跟著自己的幾個哥哥一直生活,正所謂長兄如父,幾個哥哥也是對他非常的親近,而正是因為受到自己五哥—張燕卿的蠱惑才走上了這條漢奸的道路。張燕卿在自己弟弟畢業之後便安排到了偽滿洲國學院做起了幹事。

張燕卿的抱負一直很大,不甘願屈居人下。在武漢淪陷之後,日本方面想要邀請他出任偽武漢市市長的職位。但是張燕卿對於這個職位一點興趣也沒有哦,於是便將自己的弟弟張仁蠡推薦給了日本政府。由於是張燕卿的推薦,張仁蠡很快便來到武漢出任武漢市市長,從此也開始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日寇控制下的“武漢政府”
張仁蠡此時已經30歲。不再是一個聽從於哥哥指揮的孩童了,他來到武漢之後對當時的政局瞭解的十分透徹,幹起事業來也順風順水,後來依託日本政府的幫助,在偽滿洲國的官銜越來越高,直至做到了華北區的政務委員,他利用自己的職位大肆斂財,深受當地人民的痛恨。
但是張仁蠡不管在哪裡當官,他堅持一條原則: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不得吸食鴉片”,本以為張仁蠡是一個好官,在戒菸的方面做出了表率,但是恰恰相反,他堅持的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自己不僅吸食鴉片並且煙癮非常的大。他為了在公眾面前做出一個“好官”的形象,自己每次出門都準備好雪茄,在自己吸食完鴉片之後便點上一根雪茄用了掩蓋氣味。即便是自己最親近的手下都不知道張仁蠡有吸食鴉片的愛好,正所謂是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真正的“偽君子”。
張仁蠡不僅是一個偽君子,更是一個“周扒皮”。在他管轄的範圍之內經常性的組織官員對於農民的剝削,搜刮來的錢財都揣進了自己的口袋,用這些不義之財為自己在北平購買了多處房產,剩下的都被他轉移到了國外,等到自己退休之後便舉家離開中國遷移到外國。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日本投降的那一刻,張仁蠡直接被逮捕入獄,罪名是賣國,同年便直接實施了死刑。張仁蠡在武漢時期大肆斂財,為自己的父親重新整修了陵墓,並蓋了一座祠堂命名為“張公祠”在他落馬後的沒幾天,張仁蠡父親張之洞的陵墓便被當地人砸毀,屍體也被挖出流落於荒野之中不見了蹤影,這座祠堂也被人改名叫做“受降堂”。
張之洞一生為人光明磊落,為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忠君愛國的他死後卻因為自己的兒子張仁蠡落得了如此下場,不知他在九泉之下是否會淚流滿面,後悔生下如此孽障。張仁蠡的人生觀並不完善,他的心中只有自己的吃喝玩樂,並沒有民族的生死存亡,所以在日本政府給予他官銜之後便對其唯首是瞻,一點都不顧及自己同胞的死活,更是看不到自己祖國一步步的淪陷。

但是最終結果也是公平的,他接受了人民的審判,成為了復興祖國道路上的亡魂。中國作為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我們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母親”受到它國一絲絲的侮辱。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她的安全,守護國家的完整,不會因為自己的私利而去做違背道義的事情。正如那首歌唱的一樣“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