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辦學行為仍有反面問題亟待修正
學校的辦學行為對教師是一種導向,教師的教學行為對學生也是一種導向。規範辦學、教學行為影響的是一代人。過周圍孩子回家與家長交流,發現學校的辦學行為仍有不規範之處。
一位來自當地比較好的學校的孩子(一年級學生,最後排座位,不參加課後輔導。),回家和家長聊天的時候說道:
“媽媽,老師說我們坐在最後排的孩子都是笨小孩,不如前排的孩子聰明。”
“你們不上課後輔導的幾位同學,成績都好不了。你們的家長怎麼想的?!”
“你們不上課後輔導,家長都不上心,就別怪老師不管你們。”
“你們都要上課後輔導,以後有些題目我們會在課後輔導的時間講,講過就不講了。”
這位小孩在期末考試中獲得雙百。天真的小孩舉手問老師“老師,我考了兩個一百分,我的成績好不好?”
老師說:“你考得還行。”
家長聽到這樣的話,有焦慮,有無奈。只能安慰孩子,讓孩子充滿信心的學習,所謂的“後排小孩笨”“不參加課後輔導,成績都好不了……”“老師不管不上輔導的學生”等等,也只能用時間去證明,這是偽命題。
一位來自某小學三年級小孩家長的抱怨。作業太多,動輒抄10遍,最少也是5遍。家長無奈打12345投訴,帶班老師知道後,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了這位學生,並且說“你們家長那麼厲害,以後就不管你了。”沒辦法,家長只能為孩子選擇轉學。
最近某小學倡議捐款,有一位孩子回家說她們班捐款太少,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你們沒有愛心。”另一位老師居然讓學生在課堂上翻書包,有多少捐多少,成了一種“強制”。捐款本身就是自願,老師本來有很多方式提高學生對“捐款”的認識。但是恰恰用了一種讓學生反感的方式。高年級的學生需要講道理,不是貼標籤。
師德,常抓卻也總有不規範的行為出現。孩子回家與家長交流老師在學校的言行,想必已經在孩子心中產生了一定的判斷。連小學生都覺得老師的行為不妥,老師是否應該覺得無力自容。
為人師表,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是很有影響的。孩子的眼睛是“錄影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然後指導他的行為。所以,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會主義的道德規範,用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心靈來影響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