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在市西中學考場外送考的老師向學生豎起大拇指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雖然今年本市和全國的高考人數都略有上漲,但家長的心態似乎更趨平和了。在市西中學考點門外,王先生感慨地對妻子說:“我想起來了,33年前我就是在這裡高考的。那時的高考多難啊,現在只要想上大學,人人都可以獲得學習機會。”王先生的女兒在上戲附中讀書,他說,“這屆學生是不太容易,生於‘非典’後的第一年,高中三年裡也斷斷續續經歷了網課,但我們跟孩子說,這也就是一場普通的考試,分數考得高點或低點,也只代表一時的成功,未來的路還很長。”
圖說:一名考生特意準備了有各種好寓意字樣的資料夾
圖說:來送考的七一中學老師特意穿上“金榜題名”的紅色衣服,並和考生擁抱加油 周馨 攝
七一中學小周同學和父母都穿上了同樣的T恤,正面“考的都會”四個字特別醒目。周先生說:“沒必要給孩子什麼壓力,因為他們已經努力過了。你看,那幾位年級組裡的送考老師,統一穿著印有‘全力以赴’字樣的紅色T恤,其實也是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加油站。”
圖說:小周同學和父母穿上了同樣的T恤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 攝
“有人考985,有人考211,但大部分同學進的是普通本科以及大專。我不認為這是分水嶺。”沒想到,自稱開小飯館的朱先生,在目送兒子走進了考場後,與記者聊起了“考試與人生”。他說,你可以把這個問題看作“人生課題”,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哲學命題”,從小到大,人的成長就是伴隨著一場又一場考試的,但人生還有比做試卷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一點,沒出校門的孩子可能還不太能理解,說得直白點,學校的老師也不太會灌輸他們這種理念,往往就是“學習和分數”,但作為家長心裡要有譜,將來孩子是不是“有出息”,真的與“分數”關係不是很大。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