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遊行俠雲遊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洪武三年十一月(1370年),認為天下已定的朱元璋大封功臣,跟隨他南征北戰的文臣武將們都受到了封賞。
統計下來,一共封了六位公爵、二十八位侯爵、十一位伯爵,這些爵位並非過路爵,全都可以傳給子孫們,要是哪一代斷了子嗣,還可以兄終弟及或過繼同族的子弟,反正這爵位由相應的人家承包了。
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朱元璋還對眾功臣說“今日所定,如爵不稱德,賞不酬勞,卿等宜廷論之,無有後言。”意思是,今天定的這些爵位、官職、封賞,如果有人覺得太低,配不上自己的功勞,那麼請當堂提出,過後不許有什麼異議。
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的朱元璋慷慨大方,真心想要大家都有個好結果。後來大肆誅殺功臣,也不是他的初心,只能說世事難料、人心多變,為了維護皇權,穩定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大明江山,朱元璋不得不剷除有可能存在的隱患。
站在朱元璋的立場,那樣做並不為過,秦、隋都是前車之鑑。
說回大封功臣,讓人奇怪的是,在人們印象中神乎其神的劉伯溫,卻只被封為誠意伯,授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食祿二百四十石。
通常各朝的外臣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明朝後來革除了子、男,只留前三等,這樣一來,劉伯溫就吊了車尾,再往後掉一級,他就不是貴族了。
另一件怪事是被朱元璋視為開國第一功臣的徐達,雖被封為魏國公,參軍國重事,實權職位卻是中書右丞相。古代以左為尊,在徐達之上,還有位左丞相,正是被封為韓國公的李善長。
為何如此呢?咱們先說劉伯溫。
劉伯溫並不是最初跟隨朱元璋的那批人,他是在1360年才投入朱元璋麾下的。那時朱元璋已經攻下南京,有了一定的基業,聽說劉伯溫的名聲後,邀請他來做自己的謀臣。
換言之,劉伯溫不是像李善長那樣主動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不可能像對待李善長那樣對待他。打個比方,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招聘來的員工,和創業初期主動前來投效的元老,待遇能是一樣嗎?
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實際價值上,劉伯溫都無法和李善長、徐達等最先追隨朱元璋的人相比。
另一方面,劉伯溫屬於被後世過度神化的人物,傳說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和諸葛亮比肩,民間稱為“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可對於朱元璋來說,他的作用似乎並沒有那麼大。
論文,朱元璋早有李善長,論武,劉伯溫是個文人,無法像徐達、常遇春等人指揮大軍攻城掠地。
當然,並不是說劉伯溫不聰明或者能力不行,他絕對是個高智商人士,可惜遇上朱元璋的時間太晚,能夠施展的餘地不多,沒能突破朱元璋的心防成為他最看重的人。
而且劉伯溫還不是朱元璋的老鄉,這是他不能被封公、侯的主要原因。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也許是因為創業時跟在身邊的都是老鄉,例如淮西二十四將,他登基後很重老鄉情,安徽人比其它地方的人升遷容易得多,公、侯也大多出自安徽。
劉伯溫是浙江青田人,天然的受到安徽人的排斥,沒能進入大明核心圈子,只被封為伯爵很正常。
再來說徐達。
先明確一點,徐達雖然只是右丞相,居於左丞相李善長之下,但他的爵位高於李善長,李善長食祿四千石,徐達食祿五千石,是所有大臣中最高的,這也說明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無人可比。
其實在1364年的時候,徐達被封為左相國,為眾臣之首,原因很可能是他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為朱元璋掃除一大障礙。那後來為什麼調整為右丞相呢?
可以說這是一種基本的操作。打天下的時候,帝王最為倚重的必然是武將,但天下已定之後,肯定重文抑武。武將打天下,文官治理天下,這才是合理的。
況且,文官造反比武將造反難得多,否則也不會有“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句話,而武將造反,拉起手下的兵就能行動了,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朱元璋就算信任徐達,也不得不防。事實上,不放縱徐達有可能存在的野心,正說明了朱元璋不想對付這位老朋友。多少君臣反目,都是因為君王沒能節制臣子,臣子沒能控制自己的野望。
將錯誤扼殺在萌芽狀態,往後的相處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內,這樣才能保得君臣情誼長長久久。
所以,朱元璋只封劉伯溫為伯爵,是因為劉伯溫在大明政權中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重要。任命徐達為右丞相,是想和他善始善終。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