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題不會,用搜題軟體拍照能夠解題,跟老師講得一模一樣”“我一般要求孩子寫作業時不能用手機,除非查學習資料”“但孩子一說要搜題目,又不能不給。我很擔心他會依賴搜題軟體,影響學習的主動性”……近日,湖南省常德市侯女士的一封讀者來信,被媒體報道後引發關注。(5月26日《中國青年報》)
伴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各類APP層出不窮,與人們的學習生活聯絡愈發緊密,教育領域同樣湧現出大量功能各異、內容豐富的APP,搜題類APP就是深受家長和孩子歡迎的種類。在開啟此類APP後,使用者只需要用手機掃一掃,就能夠立刻獲得作業習題的標準答案和解題思路,讓不少家長深感減輕了輔導作業的負擔,也讓孩子們完成作業變得更加高效快捷,對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和作業質量有一定幫助。
但是,搜題APP真的這麼可靠嗎?答案其實是否定的。首先,一些搜題APP的質量不過關,解題的正確率得不到有效保障,題目的答案和解題思路都可能出現錯誤,反而會干擾孩子的正確認知,造成不良影響。其次,過度使用搜題APP,容易引起孩子的學習依賴和思維惰性,做作業不再開動腦筋,降低自主思考的能力,甚至使APP淪為作弊、抄襲的工具,不能真正將知識化為己用。第三,藉助搜題APP所取得的作業成績,會形成“虛假繁榮”景象,讓老師和家長誤以為孩子學習進步,對孩子的知識文化水平失去客觀、準確的評價。
可見,搜題APP是一把“雙刃劍”。究竟是有益學習,還是會拖後腿,關鍵得看使用者。但是搜題APP的使用者主要是未成年人,他們自身的辨別力、自控力都不高,自覺性並不強,很容易就會依賴於用APP完成作業,而不是依靠APP去幫助自己消化吸收知識,甚至很可能利用搜題的機會利用手機上網娛樂,難以保證APP得到正確的使用。在這種情況下,搜題APP就成了學習的干擾器,不但失去了輔導教育的價值,反而會埋下諸多隱患。
學習離不開獨立思考。用手機進行學習只是輔助工具,主要靠學生自己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消化吸收,決不能把手機當成“學習神器”,錯誤認為搜出來的答案就是自己腦中的知識,導致學習觀產生偏差,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面對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學校和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看待新技術、新產品,引導孩子合理妥善使用包括APP在內的外部學習工具,關鍵要幫助孩子培養獨立思考、熱愛思考的良好習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學到的知識裝進腦子裡,實現真實的成長進步。(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