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二月革命”爆發以後,馬克思、恩格斯歡欣鼓舞,積極地投入這場鬥爭。他們和威廃沃爾弗等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領導人都前往巴黎。為了迎接即將來到的革命高潮,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改組了同盟的中央委員會,由馬克思任主席,恩格斯等為委員,從而加強了中央委員會的領導。
在馬克思的領導下,又成立了德國工人俱樂部”,把流落在法國的德意志工人和革命者組織起來,準備回國參加革命。三月底,馬克思、恩格斯又擬定了德意志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具體綱領,即《共產黨在德國的要求》。這個綱領明確指出,無產階級的基本任務是建立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德意志共和國,其他主要要求為:(一)消滅封建壓迫,無償地廢除一切封建義務。
(二)把礦山、鐵路、運河、輪船等收為國有;徵收高額累進稅。(三)實行普選和政教分離。(四)武裝全體人民。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笑現了這些措施,一直受少數人剝削,並且今後還有可能受少數人壓迫的德國幹百萬人民,才能爭得自己的權利和作為切財富的生產者所應有的政權。”十分清她,這個織的任務是要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行到底,為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創造條件。馬克思、恩格斯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後,四月初懷著滿臉革命熱情回到德意志,投入實際的革命鬥爭中。他們選擇有定的出版自由、工業比較發達、無產階級力量比較集中的科倫作為革命的活動據點。
一八四八年六月ー日,他們主辦的《新萊茵報》創刊,馬克思任主編,恩格斯和沃爾弗等都參加了編輯工作。《新萊茵報》積極展開了革命宣傳活動。它無情地揭露徳意志資產階級自由派的反革命性,尖銳地批評小資產階級民主派對議會制的幻想,堅決地支援農民的反封建鬥爭,全力捍衛和貫徹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政治領。這個報紙當時起了革命的旗幟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鑑於德意志工人還未擺脫資產階級民主派的影響,他們一方面派造三、四百個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成員到各地去組織支部,極力把工人群眾爭取過來。
另一方面,還在科倫加入了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民主協會,直接對他們進行幫助。這是一個成分極其複雜的群眾組織。它的成員除小資產者及其知識分子外,還有工人和手工業者。馬克思、恩格斯在這個組織的活動中,始終不地堅持著無產階級的獨立性,按照共產黨人的綱領,使民主革命不停頓地轉化為社會主義革命。與此同時,他們還不斷地對小資產階級民主派進行幫助,批評這一派的動搖與幻想,引導追隨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工人擺脫其影響。此外,他們還著手於民主力量的組織工作。
根據馬克思的發起,科倫的民主協會、工人聯合會和工人業主聯合會共同建立了中央委員會,其主要任務就是把萊菌區和威斯特法里亞的革命團體究一起來。一八四八年八月二十八日,馬克思還親自到維也納同當地工人組織和民主派組織建立聯絡,號召奧地利的工人階級和民主派對反革命勢力展開堅決的鬥爭。以後他們還組織工人參加革命隊伍,直接參與易北非爾特、巴登、普法爾茲等地的武裝起義。他們在徳意志的革命活動,為無產階級革命活動家樹立了光輝榜樣。
馬克思、恩格斯為了加強無產階級內部團結,更有力地對反動派展開鬥爭,還對德意志工人運動中的機會主義者進行堅決的鬥爭。當時領導柏林“工人中央委員會”和“工人兄弟會”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盟員斯蒂凡波爾恩是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代表。他反對工人參加政治鬥爭、進行革命活動,幻想工人透過和企業主的和平協議,用資產階級的改良方法來消除貧困和失業。他這樣的錯誤主張勢將引導工人走向階級合作的道略,對於革命的進展極為有害。科倫工人聯合會的領導人安德列阿斯哥特沙克是形左實右路線的代表。
他反對首先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反對聯合切民主力量,甚至否認聯合農民共同進行革命鬥爭的必要性。但另一方面,他又認為只要透過選舉,使工人代表當選為立法香員,靠詔會立法,就能獲得解放。哥特沙克的宗派主義策略必然導致整個民主陣營的分裂,削弱革命力量。所以,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反對波爾恩的右傾機會主義的同時,還對哥特沙克的機會主義路線進行鬥爭。由於他們的努カ,科倫工人聯合會的工作開始有了轉變。
這個會的會員在農民中展開了鼓動工作,並在科倫郊區組織民主協會和工人聯合會。後來,科倫工人聯合會的領導機構實行改組,共產主義者同盟的中央委員會委員摩爾被選為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