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為市級文保單位的泰山行宮,如今在一片荒蕪雜草裡落寞獨存

泰山行宮(大畢莊村)

今東麗區大畢莊村已經拆遷,面積廣闊的荒地上除了一些未拆除的民居外,還有一座明末清初的古建築群。為三進院落,包括山門、前殿和後殿,各三間。如今行宮裡院子狹窄,院牆與山牆平齊,可見當時應該有偏殿,已經無存。

貴為市級文保單位的泰山行宮,如今在一片荒蕪雜草裡落寞獨存
貴為市級文保單位的泰山行宮,如今在一片荒蕪雜草裡落寞獨存
泰山行宮大概建於明末清初,為送子娘娘廟。曾經康熙三十七年 (1698)、乾隆三十九年 (1774)、道光十九年(1839)三次修繕。廟前有桅形旗杆兩根,高約5米,用雙石板夾持插入基座,杆端有黃色琉璃頂,其中一枚為八國聯軍入侵時俄國兵用槍射毀,後為木製品代替。山門門扇有四條帶,民間有“官三、廟四、民五”的說法,山門前後各探出兩個龍頭,可以懸掛宮燈。山門東鬥版畫喜鵲登梅,西鬥版畫五爺出家。山門門洞內東西兩側塑四大天王泥像四尊。

貴為市級文保單位的泰山行宮,如今在一片荒蕪雜草裡落寞獨存
貴為市級文保單位的泰山行宮,如今在一片荒蕪雜草裡落寞獨存
主殿建築結構為四梁八柱。後殿脊上有二龍戲珠,兩側各有六獸形磚刻,磚刻還有姜太公騎麒麟,兩邊是小鬼拉鍊子,當地稱作“東拉西扯”。屋頂掛簷下左右青瓦刻民國二十九年戊寅月重修。大殿正中供奉養生、送生、催生、往生、接生5位娘娘。正殿東側供奉彌勒菩薩,西側是柳二爺神像。殿後是觀音菩薩坐像和善才童子。

貴為市級文保單位的泰山行宮,如今在一片荒蕪雜草裡落寞獨存
後殿正面三位神像一說是三皇,一說是三世佛,鬥版畫降龍、伏虎二羅漢。神像為木質纏布上漆塑成,其中一尊是檀木雕像,並有神轎,當年可以抬神像出廟會遊巡。後因該廟年久失修,曾改作他用。廟內神像多毀於1951年,檀木像也在“文革”期間被燒燬。後殿的東側供藥王,西側供娘娘。

貴為市級文保單位的泰山行宮,如今在一片荒蕪雜草裡落寞獨存
泰山行宮自清代至民國初年香火較盛。解放後曾用作大畢莊派出所辦公室。至1993年已僅存山門兩間、中後殿各3間,後殿屋頂已經塌漏,西殿部分傾斜。1993年被天津市政府列為天津市修復古建築專案之一,後經市文化局文物處精心設計,修復成仿清早期建築風貌。1993年12月24日舉行落成典禮定為區級保護單位。

貴為市級文保單位的泰山行宮,如今在一片荒蕪雜草裡落寞獨存
貴為市級文保單位的泰山行宮,如今在一片荒蕪雜草裡落寞獨存
現廟內還存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碑記》石碑一塊。記載了大畢莊泰山行宮建廟時間,重修時的狀況,以及捐款建廟人名單。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摘編自網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24 字。

轉載請註明: 貴為市級文保單位的泰山行宮,如今在一片荒蕪雜草裡落寞獨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