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對於諸葛亮的軍事才華,相信大家都不會有任何的爭議。諸葛亮之前雖長居深山之中,但是對於俗塵之事瞭若指掌,這也是劉備三顧茅廬的目的所在。其實在蜀漢後期,除了諸葛亮之外還有一位軍事才能,非常厲害的人,此人就是魏延。魏延和諸葛亮兩個人在兵出子午谷的問題上產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諸葛亮覺得蜀漢國力底子不夠厚,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也承擔不了這樣的風險,必須要穩紮穩打,穩中求勝;可是魏延覺得富貴險中求,諸葛亮這樣的想法太過於膽怯,不敢用奇策,在魏延看來是諸葛亮限制住了自己的才華,致使自己的才華無法實施,不然的話關冢之地早就已經歸蜀漢所有了。那麼子午谷奇謀究竟能不能成事呢?諸葛亮又為什麼不願意給魏延一個嘗試的機會呢?今天我們就好好的去尋找一下答案。
1.關於子午谷奇謀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首先關於子午谷奇謀,在歷史上也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記載,《三國志》當中魏延跟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曾經提出要分兵1萬,同時進行兩路夾擊,最後在潼關會師;還有一種說法是在《魏略》裡面魏延認為鎮守長安的夏侯惇,只是一個酒囊飯袋而已,如果給魏延5000精兵,他一定會棄長安逃亡。
關於這兩種說法明顯,三國志的說法要更合乎軍事常識,也更加貼合當時的實際情況。那麼當時魏延帶著5000兵馬能不能把長安給攻下來呢?答案顯然是不能的。即便夏侯楙再怎麼沒用,好說歹說,也是一個將門之後,會放著固若金湯的長安城不去守,直接棄城出逃,而且在關中,他哪裡還能找得到更安全的地方呢?所以說在當時那個情況下,他最大可能就是躲在長安城裡面當縮頭烏龜,緊閉城門,根本就不可能棄城逃走。
而且在當時,蜀漢北伐和韓信北伐有著根本性的區別,蜀漢所面對的鐵板是魏國,而並非是一群奮戰的諸侯。劉邦的軍隊花了三個月拿下了隴西,在6個月的時候平定了北地,花了整整10個月的時間,才把整個關中給拿下來。
2.子午谷奇謀到底能不能成事,根本就不是諸葛亮膽怯的關係
而在當時曹魏的洛陽,河東,河北軍馬,頂多一個月就能夠趕到關中,如果急行軍的話,速度可能會更快。所以在那時對於蜀漢來說,即便拿下長安,對於他們而言也無法奠定勝利的基礎,只有把潼關給拿下,將關中的大門給鎖上,這樣才能將曹魏主力擋在潼關之外,蜀漢的國力才能夠支撐蠶食關中。所以說子午谷奇謀的關鍵所在就是能否拿下潼關,拿下潼關又必須要有哪些前提條件呢?
第1個條件就是魏延必須快速透過子午谷,出其不意的把潼關給攻下來。第2個條件就是關中衛軍主將必須要遲疑不定,沒有辦法迅速的反撲。因為在那個時候,士兵行軍一天至少要吃一斤的糧食,子午谷全部靠著隨身攜帶的那麼一點糧食包圍在關內,半個月的時間,這些士兵就會被餓死。第3點東吳必須要準時出兵,並且把曹魏的中原主力給吸引走,不然的話即便潼關地勢險要,1萬疲憊之師也不可能守住各個隘口。
當時即便東吳如約發兵,能不能把魏軍中原主力給吸引走,也是一個未可知的事情。而且不得不說,東吳士兵的進攻能力實在是太差了,逍遙津之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第四點諸葛亮的8萬主力必須要在20天之內到達潼關一線和魏延順利會師,只有這樣,才能夠進行兩面夾擊。由此看來子午谷奇謀如果想要成功的話,有太多的先決條件了,首先吳軍必須要不要命的猛攻,而且戰鬥力爆表,只有這樣才能夠把曹魏的中原主力給吸引走;其次關中衛軍一定要很害怕,不敢進行反撲;還有就是魏延必須要快速透過子午谷,想要快速透過子午谷的話,除了實力運氣成分也很關鍵,如果下一場大雨的話,這個計劃就泡湯了;最後就是諸葛亮必須要順利會師,如果時間上沒有把控好的話,就很難說了。
3.1300年之後,有一個將軍實力作死,在子午谷吃了大虧
先不說諸葛亮跟魏延的應變能力,單單就是說吳軍要拼了命的給蜀軍做嫁衣,大家想想,天下哪能有這麼美的事情呢?對於魏國軍隊來說,有敵人來了還不敢進行反撲,他們怎麼會幹這種丟臉的蠢事呢?所以說如果想要子午谷奇謀成功,有太多的外在原因,沒有辦法把控住了。
當時韓信所思考的問題只是怎麼出漢中,至於打關中他們是有足夠實力的,子午谷奇謀就不一樣了,蜀漢集團所面臨的問題不僅是怎麼出漢中,而是軍力到底能不能把關中給拿下,這才是致命的硬傷,並不是一個出兵的時機就可以彌補整個戰局的。關中疆域非常遼闊,持久戰是必然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要反對魏延的計劃。在魏國安定的情況之下,這塊肥肉蜀國是肯定吃不到的,那麼倒不如想著去搶一下邊角的骨頭---隴西。
1300年後有一個將軍在子午谷吃了大虧,明朝末年的時候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當時高迎祥率領6萬精銳之師在子午谷內,不敵孫傳庭臨時招募的2萬新兵。起義軍失敗就敗在了子午谷的地形。子午谷這個地方兩側都是懸崖峭壁,全靠在棧道上面行走,士兵最多也只能夠帶20斤的糧食,在這樣狹窄的地形之下,只要稍稍進行狙擊,那麼敵人就會被活活的餓死,就連返程的路都走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