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很多人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免不了的在“焦慮”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從最初的孩子什麼時候學說話、會走路,到孩子應該報哪一種興趣班才能不落後於人,每一項都足以讓每一位老母親花費很多的心思。而究竟該不該上興趣班,退休老教師根據多年經驗,得出結論:上過興趣班的孩子,小學階段兩方面優點別人比不來。
更自信,更善於跟別人交流
從老師的角度看,如果孩子們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能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其中,他們也會有很強的成就感。相比之下,那些小時候父母遵循《快樂教育》的孩子,如果在一大群人中發現了別人有的東西,卻沒有發現,就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在大環境下,如果孩子有東西要拿出來,會增加他的信心,使他更好地與他人溝通。
有一次班級組織一項活動時,需要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而班級裡一個孩子因為是從老家轉學過來的,沒有上過興趣班,所以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很難為情。而在那一段時間,就覺得孩子心情不是那麼好,跟老師、同學交流時反而少了一些自在。
做事情能否有更好的耐性
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想要鍛鍊做事情的耐性,還需要從具體的事例中出發,來告訴孩子一些做事情的道理。而在讓孩子選擇興趣班,並自己堅持的路上,教會孩子這個道理也是再合適不過的。而在家裡,如果家長自身沒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只是讓孩子看電視或者是玩手機的情況下,孩子學會某樣東西,並能堅持下去的耐性就沒有得到培養,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還是會有缺失的。
而在班級裡,對於那些在學習上比較有韌勁的孩子,也大多在課下時有一項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可能就是某項體育運動,或者是某一種舞蹈,或者是某一項樂器,如果是孩子真的喜歡,並能長期堅持下去,而孩子在學習方面也會表現出比別人更多的耐心,這也許就是興趣班對孩子成長比較有利的部分。
當然,給孩子報興趣班,想要起到好的效果,最終的表決權應該在孩子手上,讓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並有堅持下去的決心,有這樣的背景,孩子的學習才能有所效果。而不是家長認為的什麼對孩子發展有好處,所以孩子就應該去學習,但是孩子無法培養興趣,就變成既費時間又費錢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