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能有幾回搏

人生能有幾回搏

讀信人

谷淑萍機關離退休幹部第二黨支部委員

寫信背景

王選,中國兩院院士,正是他,讓中國5000年漢字進入了計算機領域,這是一項何等偉大的貢獻呀。1978年改革春風吹向神州大地,王選等一批改革先鋒得以湧現。1983年,在王選、陳堃銶為主的技術骨幹帶領下,他們拼到了中國“告別鉛與火、邁入光與電”;拼到了“一場新的印刷革命的開端”;拼到了產學研資訊化發展的新方向。2018年王選作為“科技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者”被國家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王選院士離開我們已整整14年,但是,他從未走遠,今天有幸重讀他的家書,情真意切,他給青年人的寄語,也是他一生的寫照。幾縷墨香,一位默默耕耘、真摯謙和的長者形象浮現在我們的腦海,如此清晰。

寫信人

王選

收信人

侄女王侃、秦岺夫婦

人生能有幾回搏

掃描圖中二維碼↑下載上農APP觀看讀信影片

(向上滑動啟閱)

侃侃、秦岺:

接到侃侃信,知道秦岺馬上去美國。這次恐怕要若干年後才能見面了,臨別總覺得有些話要說。

這次你們兩人出去讀學位,當然希望都能得到博士學位,我相信也不難做到這點,免不了會有些拼搏,人的一生能有幾次拼搏,這大概也算得上一次了。大學畢業到博士、副教授這段時間是幹活最多、出活最多的時間。話又說回來,得不到博士也沒有關係,不要為此有任何思想負擔以致影響身體和精神,也有一些人在麻省理工學院始終得不到學位,到了期限被趕出,但後來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有兩類人,一類人才華外露,似乎很易出成就;另一類人則依靠堅持不懈的奮鬥,長年累月下來最後獲得成功。我比較欣賞第二類人。儘管很多科學家是在三十歲出頭就有成果的,但也有不少人四十以上才出成果。四年大學、幾年研究生讀到的東西是很有限的,還得靠以後的努力,為此更不必為得不到學位而發愁。

在嚮導師學習時,除了學習知識外,更多地要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有名的導師取得成績的途徑。

選擇研究方向方面儘可能選國內比較需要、又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方向。一定要有發展前景,因為選擇的方向也許是畢生研究的內容。四十年代末交大電機是熱門,但一到美國,搞電機的人很多都改成學新興學科——計算機、半導體、鐳射。王適就是及早改了行。所以儘可能選新興學科。研究課題我意見不要選純理論的和太實際、太偏重當前應用的題目,兩個極端的專案不要選,前者會在國內得不到支援,後者意思不大,儲備太少,搞新的領域困難。

身體是第一位的,出國後仍要堅持鍛鍊身體,寧可不得學位,也不要把身體搞壞,不要開夜車,生活要有規律。

要學會交際,搞現代科研,組織管理極為重要,要學會張羅。侃侃這點佔有優勢,不能成為書呆子,書呆子辦不成大事。

要保持東方美德,以個人為中心、金錢至上、一切東西商業化,這些西方缺點不能沾染。西方科學家中也有一些品德高尚的,但也會有一些品質不好的人,要保持警惕。

不多談了,祝秦岺一路平安。

小叔叔

小嬸嬸

1983年6月1日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64 字。

轉載請註明: 人生能有幾回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