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末任副總統亞納耶夫:策劃“8.19事件”,他究竟是個什麼樣人?
歷史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有很多,有的人物名垂青史,有的則遺臭萬年,還有的被人遺忘。當然評價一個重要時期的歷史人物,需要沉澱很久才能客觀對其評價。如果時間短,難免有失偏頗。
蘇聯解體是一個重要事件,普京稱這起事件是“二十世紀地緣政治災難”。蘇聯已經解體29年了,2021年是蘇聯解體30週年。無論俄羅斯,還是蘇聯前加盟國以及全球或許都對蘇聯有一種特別形式的紀念。無論如何紀念,但對於蘇聯解體外界評論很多,大都歸於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改革上。
但蘇聯解體前,還有一件事卻是挽救蘇聯的事件,此事件就是“8.19事件”。對於“8.19事件”評價很多,有人認為此事件加快了蘇聯解體,也有人認為此事件是為了挽救蘇聯。但其實這起事件就是為了挽救蘇聯,只是沒有成功而已。
“8.19”事件中,領頭人就是亞納耶夫,當時他任戈爾巴喬夫的副手,擔任蘇聯副總統,是蘇聯歷史首任副總統,也是末任副總統。“8.19”事件後,亞納耶夫被抓,直到1994年才放出。對亞納耶夫這個人評價很多,外界大都認為他是失敗者,其實亞納耶夫並不是失敗者,他做了應該做的事。
猶豫不決?
蘇聯“8.19”事件來得很突然,當時連美國都被震驚了。老布什正在休假,他連忙與中情局長商議如何應對。因為這起事件主要目的就是恢復蘇聯原有體制,宣佈戈爾巴喬夫下臺。後來美國意識到不能讓蘇聯“緊急委員會”掌權,如果掌權,美國瓦解蘇聯的目標就可能失敗。
從資料顯示看,亞納耶夫作為副總統,是整個事件的負責人,而且在事件發生前,亞納耶夫帶領相關人員進行研究部署。但事件發生後,對外宣佈戈爾巴喬夫“因病下臺”,由緊急委員會掌控國家。
“8.19事件”發生後,蘇聯軍隊也按計劃派出部分裝甲部隊進入莫斯科維持秩序。莫斯科的人本來對這起事件沒什麼反應,但亞納耶夫沒想到,在西方的煽動下,紅場上開始有人看熱鬧了,也有人反對蘇軍進入。
但當時在緊急委員會的計劃中,並沒有對民眾有什麼措施,只是抓捕那些瓦解蘇聯的人,以及那些嚮往西方的人。因此,對於抗議的民眾,時任蘇聯國防部部長亞佐夫下令,不準對民眾開槍。其實這個命令沒有錯,但緊急委員會,卻不知道那些破壞分子早就混雜在人群中了。
作為事件的領導人,有人認為亞納耶夫沒有對事件沒有預先掌握,也沒有給軍隊下命令,更沒有對出現在情況進行及時處置。其實說白了就是認為亞納耶夫沒有向民眾下死手。這一點被認為是猶豫不決。其實亞納耶夫根本不可能向民眾開槍,如果他那樣做了,西方就會譴責他,甚至有可能追究其屠殺罪,那樣的話發動事件的意義就沒有了。因此所謂的猶豫不決,其實是亞納耶夫沒想到的事,也無法處理。
善良仁慈?
“8.19”事件中目的就是延續蘇聯體制,但對於蘇聯破壞性最大的兩個關鍵人物,一個是戈爾巴喬夫,一個是葉利欽,亞納耶夫領導的緊急委員會都沒有采取措施抓捕,戈爾巴喬夫只是名義上的軟禁,而葉利欽卻自由度很高,甚至開車到俄聯邦議會大樓前,發表演講,還與西方通話。
後來民眾認為,如果亞納耶夫下令逮捕葉利欽,或許事件就成功了。有人認為亞納耶夫太仁慈了。其實亞納耶夫等人策劃發動“8.19事件”,居然沒有抓捕葉利欽的計劃,這在外界來說簡直不可想象,他們沒想到葉利欽的能量很大。
在緊急委來看,亞納耶夫居然認為葉利欽是一個可以爭取的物件。因為緊急委員會本身就想把戈爾巴喬夫拉下臺,這就給了葉利欽的機會。
當然從蘇聯歷史上看,雖然蘇聯政壇有內鬥,但還真沒有發生過一起政變。亞納耶夫在事件中也不想把事件搞大,而且抓捕名單也一再減少。據說克留奇科夫當時也把抓捕的名單減少了很多。
從這一點,蘇聯延續的體制,也讓事件本身沒有合法性,亞納耶夫等人想強硬也沒有強硬的資本。
口碑很好?
俄羅斯獨立後,亞納耶夫才被釋放。入獄不到3年,也算是葉利欽對其照顧。但判處亞納耶夫“叛國罪”的確有些冤枉。
此後亞納耶夫淡出政壇,過著隱居的生活。而另一個參加政變的人物,時任蘇聯防長的亞佐夫卻成了俄羅斯紅人。普京認為他沒有下達向民眾開槍的命令值得尊重。其實亞納耶夫也沒有下達這個命令。
2010年,亞納耶夫去世後,普京等俄羅斯領導人並沒有出席其葬禮,但久加諾夫給予亞納耶夫很高評價,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蘇聯。
隨著俄羅斯獨立的時間延長,民眾對蘇聯的歷史評價也趨於客觀,近幾年對亞納耶夫的評價也很公正,不過亞納耶夫卻看不到了。
有人說,亞納耶夫獲得口碑,是因為他在“8.19”事件中沒成功。其實這樣說就太片面了,如果成功了會怎麼樣,能否發生血腥事件?誰都無法想象。不過亞納耶夫的口碑應該比戈爾巴喬夫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