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從“空中課堂”到“雲端學校”

由 聊素麗 釋出於 經典

來源:科技日報

“雲端互聯學校”可以藉助網際網路技術,搭建雲端教育體系,使其具有共享性、系統性、協同性、多元性、可複用性等特點;同時,可完善教育資源體系,推動教育資源的共享、互通,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鄉村教育水平提高。

最近幾天,我國多省市疫情頻發,多地中小學又開啟了“線上教學”模式。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一些雲上“空中課堂”發展得日漸成熟。這種線上教學模式可否延伸為“雲端互聯學校”,讓更多學生從中受益,也引起不少人的思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就提交了《推動“雲端互聯學校”建立,讓教育更加公平化》的提案。朱鼎健認為,隨著5G等網際網路新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在雲端建設“互聯學校”成為可能,應該讓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地區與教育資源欠發達的地區透過雲端共享教育資源,推動教育更加趨向公平化。他建議廣泛推動“雲端互聯學校”建立,讓“城市支援農村,強校支援弱校”成為可能。

“雲端互聯學校”可改善教育資源不均衡

“構建‘雲端互聯學校’主要針對的是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現象。”天津師範大學計算機與資訊工程學院副院長趙子平教授介紹道,這種不均衡的現象,主要體現在農村教師數量較少和教學裝置缺乏兩個方面。

朱鼎健在提案中引用了2019年東北師範大學釋出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的資料。資料顯示,2016年全國各級各類農村學校有接近21萬所,而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只有20萬。從數量上來看,農村學校在這一年間減少了8000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村學校缺乏教師。2017年全國各地共招聘特崗教師7.7萬人,分佈在1萬多所農村學校,但鄉村小學和初中的生師比仍低於國家標準。

趙子平認為,以往改善這種不均衡狀況主要透過健全農村教師隊伍、增加農村教學裝置、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等方式,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然而,這種方式在區域間、學校間的互動性、聯動性、共享性和可複用性等方面不甚理想。

而“雲端互聯學校”可以藉助網際網路技術,搭建雲端教育體系,使其具有共享性、系統性、協同性、多元性、可複用性等特點。“雲端互聯學校”能完善教育資源體系,推動教育資源的共享、互通,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鄉村教育水平提高。

“目前,從技術層面來看,完全可以實現‘雲端互聯學校’的搭建。”趙子平介紹,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學已逐步走向智慧化、自動化和數字化。實踐證明,隨著5G等網際網路新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雲端互聯學校”將為未來的教育模式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應考慮教育資源互聯的內涵和外延

那麼,“雲端互聯學校”應該如何搭建?“這需要從硬體與軟體兩個角度來進行。”趙子平建議,建設“雲端互聯學校”需要進行基礎設施與軟體的融合、基礎平臺的資訊管理、第三方應用接入與整合、教學實踐應用管理、實際應用的互動與展示等。

從硬體設施角度來看,“雲端互聯學校”應具有網路基礎設施和終端裝置作為硬體基礎;從軟體設計角度來看,可以採取“自頂向下”的規劃進行逐步建設,並配合“自底向上”的基礎建設支撐相關應用發展。

“此外,從課程建設方面來看,可以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實行結對幫扶,讓強校與弱校‘互聯’。”趙子平建議,優秀教師可以透過網路實時線上影片授課,與學生線上實時互動,讓鄉村學生享受來自外地重點學校優秀老師的指導;同時,還應注重調配教學進度和授課內容,保持幫扶雙方的協同性。

“與目前較為成熟的網課、網路教育平臺等相比,搭建‘雲端互聯學校’的主要目的不僅在於知識的共享與傳播,更在於要探索教育公平化和滿足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需求。”趙子平表示,教育的雲端互聯不僅要講好一堂課,更要考慮到教育資源互聯的內涵和外延。比如,如何推動教育資源欠發達地區的網路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符合當地學生需求的優質共享課程,如何實現多地區協同、多學校互聯互通的教育資源配置機制,如何解決因教育資源不均衡而導致的教育公平化問題等。

“網際網路+教育”深刻改變教育的發展方向

隨著5G等網際網路新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網際網路+教育”模式正深刻地改變著教育的發展方向。

“在教育未來發展趨勢中,資訊科技的應用將更加深刻、廣泛。”趙子平介紹,與此同時,教育的培養目標將轉向以能力培養為主;混合式學習將更加普遍,學生的培養更加個性化,學習更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發生變化,學校的辦學模式將發生改變,終身學習將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教育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發展。

從上述的幾個趨勢看,未來藉助網際網路技術,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多地區協同、多學校聯動的“雲端互聯學校”將是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特別是當前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不斷融合,加速了應用技術的更新換代。元宇宙和未來教育也成了各界關注的重點課題。“元宇宙+教育”的結合模式,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應用,更是推動教育發展的深刻變革。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在“元宇宙如何賦能未來教育”論壇上表示,元宇宙將改變傳統學校形態,助力教育均衡發展夢想的實現。

劉林認為,元宇宙技術讓隨時學、隨地學和隨意學成為可能。同時在知識呈幾何級增長的今天,人們可以選擇對自己最有用的知識來進行精準性的學習和興趣化的學習;元宇宙的出現還能打破現在區域間、校際間因教師水平質量差異和裝置、技術差異而出現的教育不均衡問題。

我國已有高校對“元宇宙+教育”的模式進行積極的探索嘗試。如由中國傳媒大學打造的虛擬中傳校園正式亮相百度希壤元宇宙平臺。虛擬中傳校園是中國首個開放於元宇宙平臺的虛擬大學。藉助街景地圖、三維重建、三維引擎等數字技術,精準實現了數字孿生校園的搭建。

“元宇宙將深度重塑線上教育的課程資源、教學方式、學習支援服務和認證機制。”趙子平表示,元宇宙與教育的融合,可以克服時空的侷限,變革線上教育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支援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全面發展;元宇宙與教育相融合可以營造出人機互動的沉浸式空間,教學雙方可以進行更加深入、便捷的互動;此外,還可以透過數字技術優勢有效降低教育教學成本,改善教育資源不均衡,實現教育機會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