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直播網紅李佳琦不斷登上熱搜。這次不是因為“雙11”,而是因為他的學歷問題:在上海浦東新區人大代表198選區候選人公示的圖片中,李佳琦赫然在列,學歷一欄顯示為高中。
這件事的爭議點很多,其中一條格外引人注目:聚焦候選人學歷高與低,質疑李佳琦作為才高中學歷的直播網紅,到底有沒有資格成為人大代表候選人?這也讓很多人產生這樣的疑慮:學歷就這麼重要?
曾幾何時,學歷“查三代”、重點關注本科第一學歷的現象,頻繁出現於公眾視野之中。對非全日制、專科、二本甚至非名校文憑的不同程度歧視,使得許多胸懷大志的年輕人時常遇到“見面先問出處”的尷尬。很多招聘看完最高學歷,還要看是不是“雙一流”;有了碩士文憑還要看是不是“海外碩士”……導致一些付出巨大努力來提升學歷的年輕人,在求職、升職乃至落戶購房時,都會被自己的非全日制學歷或“不好看”的第一學歷所拖累。
因此,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直播網紅成為人大代表候選人而形成輿論焦點也就不足為奇。根本原因在於,不管是功成名就還是平凡無奇,學歷高低往往都是世人評價一個人避不開的“校準星”。但我們不應該因為直播網紅學歷偏低就搞學歷歧視,戴有色眼鏡區別看待。
誠然,學歷尤其是第一學歷是考察學習水平和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但絕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機遇與選擇的機會成倍增加,“一考定終身”的說法不再適用。從終身學習和個體成才成長的角度來講,每一個階段的學歷文憑僅代表個體在特定教育機構接受的學習經歷,僅反映個體綜合能力與素質水平的一個方面。在求職升遷、選人用人、落戶購房過程中過分強調學歷,甚至以第一學歷為前置條件和門檻約束,難免陷入一葉障目、以偏概全的境地。從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角度來看,因學歷歧視而剝奪他人就業和學習機會,顯然違背平等就業權,違背平等受教育權,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公平與正義。
英雄不問出處。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從來不是學歷,而是能力。非名校學歷、卻在各自領域成為領軍人物的學者數不勝數。比爾·蓋茨只在哈佛讀了兩年書就輟學,但哈佛還是授予他博士頭銜;數學家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卻在23歲成為清華大學助教,25歲成為正式教員,後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李佳琦是高中學歷又如何呢?他已經用直播帶貨領域的成績證明了自己,也讓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上海,向他丟擲橄欖枝:以特殊人才引進,解決戶口問題,授予“上海市五四青年獎章”,擔任上海美妝節形象大使,入選上海青聯委員,乃至成為此次浦東新區人大代表198選區候選人。可以說,李佳琦現象恰恰是當今社會不唯學歷論英雄的一個鮮活註解。
撬動學歷偏見和歧視的堅冰,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不久前,人社部印發了《關於職業院校畢業生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中有職業技能等級要求的崗位,可以適當降低學歷要求,或者不設定學歷要求。很多人為此感到振奮。不搞“一刀切”,不人為設定排斥職校生的門檻,這樣的新政,無疑能為廣納四海英才助力。打破學歷歧視,不設定學歷要求,才能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李佳琦們”之所以能出彩,是因為蓬勃發展的網際網路經濟。在新時代新浪潮下,能不能創造價值比學歷出身更重要。人才輩出、活力迸發的社會環境,來之不易,需要精心呵護。願無論何種學歷、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從事何種工作的人,都能以認真樂觀的態度,努力提升自我、服務社會,生活不會虧待心中有光、全力奔跑的人。
宋茜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