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二中學生進行建黨百年紅色宣講演練
圍繞“全民族抗戰”這一主題,如何給小學、中學、大學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講好思政課?3月18日,記者在豐臺第二中學體驗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黨史教育思政課。
在線上、線下三場思政課堂上,針對小學生,老師透過講解游擊戰讓學生們對抗戰歷史頗感興趣;針對中學生,思政課堂著重講解了全民族抗戰的精神內涵;而面向大學生時,老師則從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方面進行了具體闡釋和歷史解析。
這樣富有針對性的思政課堂正在豐臺區逐漸興起。記者從“立德 育人 實踐 創新——豐臺區深化新時代思政課改革推進會”上了解到,豐臺區正在整體規劃大中小學思政課體系,充分利用盧溝橋-宛平城-抗戰館-雕塑園、“長辛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資源,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建設,著力構造“全要素”“貫通式”“實踐性”特色思政課程。
根據不同學段 系統設計“融通”思政課程體系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做好思政課建設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為此,豐臺區進行了思政課程目標體系的整體規劃建設工作。
豐臺區教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豐臺區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一整套大中小學“融通”課程體系。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引導學生形成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的情感;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引導學生把黨、祖國、人民裝在心中,強化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識;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引導學生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認同。
在此基礎上,打造 “全要素”“貫通式”“實踐性”豐臺區思政課程體系。豐臺區思政課立足全要素,做到“三全”,即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堅持思政課的整體性,強調相關主體和教育要素的綜合發力。同時,注重貫通式,體現“四融”,即大中小學融通、理論與實踐融合、歷史與現實融匯、教師與學生融入,堅持思政課程建設的統一性,強調不同學段和教育內容的聯絡;突出實踐性,塑造“三精”,即打造精品課程、開展精彩活動、行走精華路線,強調思政課知行合一,以“大視野”“大格局”做好“大思政課”建設。
據瞭解,在前期實踐探索的基礎上,豐臺區結合區域獨特的思政教育資源優勢,目前已有53所學校參與到特色思政課程研究和實踐中,並且形成了一批優秀的實踐案例。
開發9條精華路線 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建設
豐臺區擁有豐富的思政課程教育資源,如長辛店二七紀念館、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舊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文化旅遊區、遼金城垣遺址博物館、中華航天博物館等,這些資源為豐臺思政課的開展提供實踐性基地。同時,豐臺區高校教育資源特色鮮明,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戲曲學院、首都醫科大學,這些也為豐臺區思政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充分挖掘、利用好區域思政教育資源和價值,豐臺區圍繞系列主題,共同打造思政教育實踐基地和思政研學線路,按線路分專題進行思政教育實踐,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
豐臺二中利用寒假,讓學生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行走”中,瞭解歷史,感悟革命文化和民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豐臺二中學生許怡在參觀後感慨道:“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讓我更生動更直觀地體驗到了課堂和教科書上所講述的歷史,更深地激發了我報效國家的熱忱。”
在此次推進會上,豐臺區圍繞“百年黨史·傳承基因”“鐵血盧溝·愛國情懷”“人文豐臺·愛我家鄉”“航天夢想·奉獻創新”“勞動教育·創造幸福”五大主題,設計研發特色思政課程,形成了9條思政課程精華路線。這其中,既有“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舊址——二七廠1897科創城——二七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文化旅遊區”這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尋訪路線,也有“遼金城垣遺址博物館——麗澤商務區”“中華航天博物館——東高地科技館”這樣歷史與現代科技融匯的參觀路線。
據介紹,行走的思政課,突出發揮地域優勢,系統梳理各類思政教育資源,開發相應課程,注重學生參與,強調貼近生活,在講授的基礎上融入實踐、體驗和研究等多種方式,真正讓思政課程“活”起來。
構建“全員育人”協調聯動機制 打造“大思政課堂”
豐臺區以思政教師為骨幹,其他教師融入,以小初高為主體,協調高校參與,發揮區域內學校、家庭、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各自優勢,探索構建起了“全員育人”的協調聯動機制,凝聚起強大育人合力。
所謂“全員育人”協調聯動機制,包括積極發揮思政課堂主陣地作用,在講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構建實施好區域特色課程;組織相關專家、黨員幹部以學校為單位開展“思政大講堂”活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成為思政講解員、宣傳員。同時,建設一批“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基地校”,確定一批“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資源單位”,共同參與編寫思政教育手冊及讀本,構建課程實踐路線,輻射引領區域學校思政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據瞭解,在協同聯動機制下,豐臺區已經開展了一系列有聲有色的“大思政課堂”活動。如佟麟閣中學充分挖掘佟麟閣精神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以愛國主義教育為引領,確立了“擔當教育”的學校文化,高質量推進具有學校特色的思政課建設。航天中學提出了“老師人人皆為思政教師”的觀點,從學校的航天科技特色切入,用航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探索特色思政課建設之路。長辛店教育叢集、盧溝橋教育叢集等立足地域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跨學科研究等,育人效果顯著。
抓關鍵環節 提升思政教師隊伍水平
中小學思政課要“活”起來,關鍵在教師隊伍水平的提升,想讓學生能感悟,首先老師自己要先了解。豐臺區把教師隊伍水平提升作為做好思政課的關鍵環節,先讓教師深入瞭解掌握豐臺思政資源內涵,開好區域特色思政課程。
寒假期間,豐臺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一次次走進抗戰館,探究觀察文物中的有效資訊,親身感悟老槐樹上的警鐘、地下的地雷、冰上的土坦克、船上的大抬杆等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歷史見證中所承載的抗戰精神。透過這樣的親身實踐,豐臺思政教研團隊修改了大大小小13個版本的教學設計,開發出課前參觀抗戰館研學活動、課堂小組張貼精神磁卡、探究精神價值等學習活動課程,讓文物、展品“說話”,讓思政課“活起來”。
與此同時,豐臺區透過建立名師工作室、工作坊等多種形式,聘請國家級、省市級理論型、實踐型專家,建立高階專家資源庫,逐步實現全學段專家型人才引領,建設好思政學科“名師工作室”,實現工作室培養模式的學段全覆蓋。(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