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韓、魏、趙三國分晉,由此開啟了"禮崩樂壞",諸雄割據的局面。
此時,一名衛國人脫穎而出,先後輔佐魯、魏、楚三國君王,取得不世之功。
然而,這位了不起的人物卻因為變法得罪楚國守舊貴族,慘遭殺害,此人還一手建立了大名鼎鼎的"魏武卒"。
想必說到這裡,同學們應該都知道了,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軍事、思想家吳起。
吳起輔佐魏文侯期間,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吳起本有機會長留魏國,實現心中的鴻鵠之志,可是卻因為一個小人,讓吳起不得已逃亡楚國,最終落得"身死志隕"的下場。
那麼,為何吳起沒有把握住長留魏國的機會呢?
吳起出生於公元前440年,青年時期的他曾經花了不少錢到處奔走,希望能謀求一官半職。
然而春秋末年,各個諸侯國皆由數個大家族把持,吳起家中雖有積蓄,但卻始終無法躋身上流貴族階層。
結果吳起到處奔走,弄得傾家蕩產還是一事無成,甚至鄰居還笑話吳起"志大才疏"。吳起為此十分氣憤,離家之前一口氣殺了30多個曾經嘲笑他的人。
臨走之時,吳起對著母親立下重誓"不當卿相,決不回衛"。
公元前412年,吳起受到魯穆公任用。當時齊國發兵攻打魯國,魯穆公覺得吳起在軍事指揮方面頗有建樹,希望他能領兵擊退齊國。
可是吳起的妻子乃齊國人,讓魯穆公始終無法放心將大權交由吳起。吳起為了功成名就,居然將結髮妻子殺害,向魯穆公證明自己對魯國忠誠。
可即使是這樣,魯穆公還是不放心吳起,兜兜轉轉之後,吳起於公元前409年投奔魏國,並得到魏文侯重用。
吳起多次領兵幫助魏國擊潰秦國、齊國,內政方面,吳起將所屬轄地治理得井井有條,改革了魏國兵制,創立"魏武卒"。
總而言之,吳起曾受魏國兩代君王魏文侯、魏武侯的重用,他也不負所托,幫助魏國成為戰國初期風頭最響,實力最強的諸侯國。
可是吳起在魏國待得時間久了,他的存在讓魏國守舊貴族感到不安。
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公叔之僕曰:"起易去也。起為人剛勁自喜,子先言於君曰:吳起,賢人也,而君之國小,臣恐起之無留心也,君盍試延以女?起無留心,則必辭矣。"
子因與起歸而使公主辱子,起見公主之賤子也,必辭,則子之計中矣。"公叔從之,吳起果辭公主。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懼誅,遂奔楚。
《資治通鑑》記載,公元前387年,魏國相國公叔痤忌憚會被吳起取而代之,因此設了個毒計,讓吳起在魏國待不下去。
根據幕僚建議,公叔痤先在魏武侯那裡吹吹耳邊風,希望讓魏武侯把一個女兒嫁給吳起,這樣吳起絕不會生二心。
當魏武侯邀請吳起、公叔痤到王宮內赴宴時卻發生了變故,原來公叔痤的夫人也是魏國公主。
宴會上,公叔痤的夫人表現得很沒有禮數,行為舉止放蕩,這也讓吳起見識到了魏國公主刁蠻,認定魏國所有公主家教都特別差,並不適合當自己的妻子。
由於吳起拒絕了魏武侯賜婚,卻埋下他今後出逃楚國惡果。
大家想想,吳起雖然婉拒魏武侯的賜婚,但是魏武侯的心裡便開始懷疑起了吳起。吳起明面上是拒絕了賜婚,實際上,他的這種舉動讓魏國統治者認為,吳起不會長留魏國,而會繼續到其他國家實施變法。
魏武侯自然不可將吳起這樣的人才拱手送給他人,便漸漸對他起了殺心。吳起也感覺到了魏武侯對他的懷疑,所以才連夜跑到了楚國,放棄了他在魏國打下的基業。
說到這裡,可能不少朋友會覺得:看來吳起只會領兵打仗,居然拒絕了魏武侯的賜婚,這不是自找苦吃嗎?
筆者認為,這場事件當中,相國公叔痤才是罪魁禍首。因為公叔痤害怕被吳起取而代之,才採取了幕僚的這條毒計,目的就是為了趕走吳起,好讓他在魏國一家獨大。
公叔痤夫人便是魏國公主,他千方百計地讓吳起產生對魏國所有公主的惡感,這樣吳起就不想當魏武侯的駙馬。
即便吳起並不想離開魏國,畢竟他當時在魏國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說到底,還是公叔痤用了一些陰謀毒計,將戰無不勝的吳起就這樣逼出魏國,連夜逃往其他國家。
我們再回過頭看看,其實公叔痤這條權謀十分高明。老話說得好"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公叔痤這條計謀首先沒有任何副作用,無論吳起願意娶公主還是不願意娶,與公叔痤沒有任何關係。
此外,公叔痤故意讓夫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出醜,目的就是為了噁心吳起。
這下可好,吳起不願意娶公主,就是因為公叔痤的夫人醜態百出,可是貴為魏武侯的金枝玉葉,怎麼可能會如此不懂家教呢?
公叔痤卻將他的目的達到了,成功逼迫吳起出逃楚國。退一步說,吳起真的娶了公主,公叔痤也有的是機會施展陰謀再來逼迫其就範。
公叔痤這條權謀實在讓人防不勝防,"惜哉吳起,英雄不識權變,敗於豎子之手,不亦悲乎?"這句話,也很好地囊括了吳起為何大張旗鼓的變法,卻落得個慘死當場的悲慘結局。
吳起這種不善權謀的人,其他方面本領再高,稍有不慎便會遭到小人攻擊。公叔痤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便消除自己心頭一大毒瘤。
這則故事,是筆者從《資治通鑑》中摘取的一小段。總的來說,這些權謀並不是特別正大光明,卻異常實用。
《資治通鑑》透過描寫這些大人物之間的陰謀,還有明裡暗裡之爭,深刻揭露出了權謀對於人生到底有多重要。
我們瞭解這些陰謀詭計,並不是要想著害別人,而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避免一些看不見的麻煩。《資治通鑑》絕對是一本讓我們少走彎路的好書。